回覆列表
  • 1 # 沉香樹下

    《西湖遊記》是明代袁宏道所做的關於西湖美景的一篇遊記。原文分為二則,詳細描寫了西湖風光以及作者遊覽風景的感想。

    【原文二則】

    西湖(一)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餘遊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二)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餘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觀之。”餘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譯文】

    西湖從武林門朝西,望著保叔塔高聳地直立在山崖上,我的心就早已飛到西湖上了。中午進入昭慶寺,喝完了茶,就划著小船進入湖裡。山色像眉毛的青黛色,桃花豔麗像少女的面頰,和風像酒一樣令人陶醉,波紋像絲綢一樣細軟平滑,剛一抬頭觀看,不知不覺眼睛和心都醉了。這時要想用一個詞來描繪也不可能了,這種情形大約像曹植夢中初次遇見洛神一樣。我遊西湖從這一次開始,時間是萬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的。西湖最美的時間是春天的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時刻是煙霧迷濛的早晨和山光籠罩的傍晚。這一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氣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開放,更是難得的景觀。石簣多次跟我說:“傅金吾家園中的梅,是宋朝張公甫遺留下來的,趕緊去看看吧!”我這時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離開湖上。從斷橋到蘇堤這一帶,綠柳如煙,桃紅似霧,瀰漫二十多里,到處都傳揚著歌聲和器樂聲,年輕的女子們香汗淋漓,衣著華麗的富家子弟往來不絕,多得像堤邊的春草,真是美麗妖豔到極點。但杭州人遊湖,限於午、未、申這三個時辰。其實,湖光染綠、暮煙凝聚在山間的佳景都出現在旭日初昇、夕陽還未落山之際,(有了它們)才把西湖濃媚的姿態發揮到了極點。月景尤其難以用言語形容,花和柳的情態,山水的容顏和情意,另是一種趣味。這種快樂只留給山僧和遊客享受,怎麼能講給那些俗人聽呢?

    【賞析】

    文章採用記敘和抒情的表達方式,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作為文情並茂的山水小品,本文的文辭清麗簡潔,內容意趣盎然。讓人感受到作者筆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靚麗、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鮮活的生命力和靈性。

  • 2 # 使用者3456175603979

      《西湖遊記》袁宏道按照遊西湖的先後順序,用平實的文筆記敘了自己遊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麗壯觀的景色,而描繪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時不尚誇飾,只就眼前之景點染幾筆,卻活畫出西湖的“靈性”,表達了與常人不同的獨到審美情趣,從而表現出作者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同時也暗諷杭州人不會欣賞西湖美景,表達了作者對世俗庸人的嘲謔.

      袁宏道始終無意於仕途,萬曆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他不願做官,而去訪師求學,遊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遊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遊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他曾說“戀軀惜命,何用遊山?”“與其死於床,何若死於一片冷石也。”(《開先寺至黃岩寺觀瀑記》)在登山臨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文學創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經期間可以做超聲刀水光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