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盈盈與巖巖
-
2 # 騎鯨牧海
唐朝主要軍械多為刀,世稱“唐刀”。大唐朝強盛開放,與外邦的文化經濟交流頻繁,刀械鑄造技術也在這時達到相當的高度。我個人認為,拋開鑄造工藝不談,單從制式型式方面來說,現在想要完全復原唐刀,有相當的難度。
唐刀並非某單一刀械制式,根據《唐六典·武庫令》中記載,唐代軍隊使用四種刀,分別為儀刀、障刀、橫刀和陌刀。如今我們常說的唐刀一般單指“橫刀”。為何現代人對唐橫刀情有獨鍾呢?大概主要因為兩點:其一是廣泛認為聞名世界的日本武士刀乃是脫胎於唐橫刀;其二是如今只有唐橫刀有完整樣刀存世,如日本正倉院收藏的“金銀鈿裝唐大刀”等直刃系樣刀(國內也有出土唐橫刀,但殘破不全)。現在很多刀劍鋪子都有復原出來的唐橫刀出售,價格從幾百到上萬都有,但幾乎都是通身筆直,細鐔切刃,顯然都是參考了正倉院藏品樣刀製作,但從來沒有史料明確記載唐橫刀只有斧形切刃一種刃形,還有關於唐橫刀是否有血槽、是否都是細鐔等這些問題更是還有待考證,不能草草定論定型。再者,如果詳細比較刀劍鋪子的商品唐刀和正倉院藏刀,就會發現藏品樣刀並非通體筆直,刀柄與刀身交界處有明顯的微微彎曲,刀柄長度也並沒有那麼誇張(從無鞘刀身圖片上看,藏品樣刀還似乎有如環首刀一般的輕微反曲)。
再說唐刀四制其餘的障刀、儀刀、陌刀,古籍史料和某些古壁畫上雖有記載描繪,但或是語焉不詳,或是說法不一,更難據此詳細準確的復原出來。尤其爭議最多的是陌刀,這種刀械據說是唐朝精銳之師才能配備的神兵利器,造價高昂且威力巨大,持之對敵,能令敵人騎兵“人馬俱碎”。但陌刀本身又有諸多形制,並不單一,復原難度可想而知。曾有人參考某些古書加之想象將陌刀復原出來,但爭議頗多,難以服眾,很難說是成功的復原。
或許某一天,隨著一些考古發掘的展開,會有更多有關唐刀的詳細史料或者完整樣品出現,能讓我們復原出更符合史實的唐代刀械,讓後世重新領略那繁華盛世中的絕代光華。
-
3 # 堂前—飛燕
不大可能。
任何時代的產物取決於當時社會對它的需求性,冷兵器時代他們是戰爭的必需品,國家大量製造以供軍隊使用,用來維護國家安全,打仗拼的是人和武器,軍隊沒有它會打敗仗,國家會滅亡,武器重要性在統治階級的眼裡自然高於一切,所以古代的鐵礦和冶煉技術大部分是歸國家掌握的,這是統治階級用以維持國家秩序和王朝生存延續的必備物品,在其上自然傾注了很多心血,包括遍搜民間鑄劍大師以期提高冶煉技術,保證本國的武器在技術和殺傷力上對外敵保持優勢。
隨著時代進步,飛機、大炮、槍支、導彈已經成為了現代戰爭的主要武器,不會有國家傻到再跟你去拼刺刀,研究重心自然就轉移到了熱武器上,再加上時代變遷,很多冶煉技術輾轉失傳,即便有人有心去研究製作,也沒有古代的技術支援,只能當做興趣愛好,或收藏,或感慨了。
-
4 # PVKant小剛
個人認為復原的可能性不大。首先,鑄造書籍和鑄造技藝基本上失傳殆盡,留給我們的只不過是殘枝半葉。其次,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導致市場需求的轉變。就是說,一件物品只有市場上需求的話,它才可能被創造被生產,如果一旦市場不再對它有需求,它可能會被社會拋棄。我們不可能為了去復原一把寶劍去投入巨大的財力和人力以及時間,因為即使復原了,除了觀賞展覽外,並無實際用處,所以幾乎沒人去復原它,除非有人很喜愛它,且有足夠的財力和熟悉技藝的人才隊伍!
回覆列表
很難了,‘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這句諺語讓許多老工匠不願在自己壯年的時候不願把自己的一些手藝傳給徒弟,‘做起事來留一手’,一旦出現變故,手藝就失傳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不知有多少這樣的手藝技術,留在了歷史中,留在歲月裡。讓現代人為之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