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亂世小乞丐

    1、1956年的簡化字改革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方便,大部分簡化字的識讀記寫都很方便,掃盲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偉大的改革也難免有遺憾,只要細看字典,會發現簡化字確實是一項沒有完成的工程,表現在:一、從簡化漢字方面來看,漢字簡化不夠系統和徹底1、有些筆畫重複、結構複雜的漢字,卻沒有被簡化,筆畫重複的漢字這些漢字都是結構複雜的漢字:左右套上下、上下套左右、上中下、左中右、上下套左中右、左中右套上中下,漢字組字應簡化其結構,變成上下或左右結構,兩個符號可以合筆,組字的整體筆畫不要超過16畫。

    2、沒有從簡化“形旁”和“聲旁”入手做系統簡化,翻開《新華字典》的部首檢字表,哪些筆畫繁多的部首——漢字形旁沒有被簡化,漢字形旁的筆畫要少,最多不能超過8畫,因為還要和聲旁組字,整個漢字的筆畫控制在16畫以內為好不同音的可以用其它筆畫更少的聲旁字代替組合,沒有同音的聲旁字就新造字。

    3、有些字簡化粗暴以至喪失理據,帶來識讀記的混亂,比如用“又”旁簡化的字:雞-雞、漢-漢、鳳-鳳、戲-戲、樹-樹、對-對、艱-艱、難-難、嘆-嘆……用“又”替代減少筆畫,這種簡化缺乏理據。可以用象形、指事或會意造字法簡化其聲旁字,也可借用同音且筆畫少的聲旁來簡化其字。有些字簡化帶來了形旁和聲旁的混亂,有些簡化字導致形旁混亂

    4、有些字的合併過了頭,而有些可以合併的字卻沒有合併,有些意義不相干且義項較多(義項超過5項為多)的字而不能“多繁合一簡”,

    5、只做了字形簡化的改革,沒有做讀音方面的改革

    6、漢字聲旁的表音功能破壞得太厲害,識字不敢讀半邊,得靠死記硬背,漢字約80%的是形聲字,漢字表音是透過記住形聲字的聲字來看字識音的,在8846常用形聲字中,與聲旁讀音完全相同的字只有876字,看字識音準確率僅僅9.9%,根據聲旁識字常常讀錯字,因為漢字聲旁的表音功能已經喪失殆盡。

    7、《新華字典》收錄13000漢字,有407個標準音節,1319個讀音,一個讀音平均10個漢字,一二三級常用字8105個,一個讀音平均6個漢字。漢語讀音少而漢字多,同音字雖無法消滅,但可以減少,可透過增加讀音,均勻分配避免同音字擁擠來減少同音字。 我不同意恢復尖團音和入聲來增加讀音,看尖團音的發音影片,其發音確實彆扭,難以區分,入聲發音短促,和短促的去聲太相似;尖團音和入聲被北方人拋棄不是沒有原因的。普通話可以吸收國際音標的字母和發音,也可以整合並吸收漢語方言的音節和聲調,豐富普通話出表現力,我們說英語的時候,會發現很多音在普通話裡沒有完全對應的拼音

    8、多音字是漢語普通話的痼疾,《新華字典》的多音字有600多個,可以透過合併讀音、利用繁體字異體字生僻字替代和新創漢字等方式改革,消除多音字。漢字改革不能侷限於方便書寫簡化筆畫,漢字改革是一場系統的增強漢字識讀記寫的改革,不僅要方便書寫,還要方便識讀記,簡化要依據字源增強新造漢字的構字理據,減少哪些亂借聲旁組字的“假借字”,恢復聲旁字的表音功能,加強漢字識讀記的優勢。

  • 2 # 林慶逢358

    為什麼說簡化字是一項未完的工程?只有毛澤東這一等雄才大略的領袖才敢於在建國之初,以政府的手段推行漢字改革,這可是震動天下的一大件事。簡化漢字成為服務於政治的民生工程(掃盲),又適逢期間中外國際交往銳減,才得以成全漢字的改革。整個過程快速粗糙,有如打了一場勝利的截擊戰。得天時得形勢得民心者勝。但因快速粗糙,委實給簡化的漢字留下不少的不妥當,這未完工的不妥當是應該調整,怎麼調整?政府高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硫酸紙和臨摹紙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