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推薦幾種讀懂《三國演義》的有效方法。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高峰。小說描繪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一百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故事情節曲折動人,引人入勝,有許多成為婦孺皆知的經典故事,如官渡之戰、火燒赤壁、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
小說不僅正面描寫戰爭,也描寫如何佈局戰爭。每場戰役都包含戰鬥克敵制勝的計謀策略。這些計謀策略不僅被軍事家借鑑,也被各行各業移花接木所運用。
小說還塑造了眾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如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曹操等,已深入人心。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較高的地位,開啟了長篇歷史小說創作先河,寫作的技巧和藝術表現手法成為後人寫作的典範。
作為一個華人,很有必要認真地閱讀這部小說。
鑑於小說創作的年代久遠,語言習慣跟今天有較大的差別,特別是語言帶文言文色彩,加上一百二十回七十萬字的長篇幅,今天的讀者,特別是對文化程度不高的讀者來說,閱讀這部小說有一定障礙,常常是看不了幾行就無法往下看,或是看了後面忘記前面。
讀完這部小說需要有一定的毅力,更需要講究一定閱讀方法。那麼,如何才能輕鬆地讀懂這部小說,並有所收穫呢?
受父親的影響,我從讀初中起就開始讀這部小說。
從大人們津津有味的交淡中,我也一知半解地瞭解了一些三國故事,但拿起父親那本翻爛了的《三國演義》來,僅僅是看看書中的人物插圖而已,豎排繁體字我都認不了幾個,只好作罷。
讀到初中,繁體字識字量有所增加,再次拿起那本小說,一些不認識的字問讀了高中的哥哥,有的字乾脆跳過去,就這樣磕磕絆絆的讀了兩三章,對其中內容連一知半解的程度都達不到。
真正系統認真地讀《三國演義》是師範畢業工作以後的事。當時,《三國演義》已拍成電視劇在中央一臺播放,每天到電視劇播放時每我都準時收看。
前幾年,聽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講壇》開《易中天品三國》講座,將文學作品《三國演義》的故事跟三國史實作比較分析,我對三國故事和真實的歷史有更深刻的瞭解。
易中天先生主要從歷史的角度講三國。
我在喜馬拉雅聽了馬瑞芳教授的《馬瑞芳品讀〈紅樓夢〉》得到很大的啟發?
馬老師主要從文學表現手法的角度去帶讀者一回一回地品讀《紅樓夢》。每一章從解析小說的回目開始,然後概括這一章的故事內容,然後再從作品表現手法的精妙,故事情節與創作背景和作者經歷的關係,馬老師還穿插自己和家人讀《紅樓夢》,與紅學專家討論《紅樓夢》的遺聞趣事,放得開收得攏,把我帶進了詩情畫意的紅樓世界。原本認為《紅樓夢》裡那些雞毛蒜皮的瑣事,聽了講座後再讀作品,就覺得興味無窮了。
於是我借鑑馬瑞芳老師品讀《紅樓夢》的方法去細細品讀《三國演義》,讀書時,拿起筆,邊讀邊做批註,效果還不錯,比單純瀏覽式閱讀記憶深得多。
這種讀書方法雖然慢,但對作品理解得透徹,能夠吸收作品的精華,我將堅持用這種方法讀名著。
不知研究名著的朋友喜不喜我的這些讀書方法。
給你推薦幾種讀懂《三國演義》的有效方法。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高峰。小說描繪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一百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故事情節曲折動人,引人入勝,有許多成為婦孺皆知的經典故事,如官渡之戰、火燒赤壁、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
小說不僅正面描寫戰爭,也描寫如何佈局戰爭。每場戰役都包含戰鬥克敵制勝的計謀策略。這些計謀策略不僅被軍事家借鑑,也被各行各業移花接木所運用。
小說還塑造了眾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如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曹操等,已深入人心。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較高的地位,開啟了長篇歷史小說創作先河,寫作的技巧和藝術表現手法成為後人寫作的典範。
作為一個華人,很有必要認真地閱讀這部小說。
鑑於小說創作的年代久遠,語言習慣跟今天有較大的差別,特別是語言帶文言文色彩,加上一百二十回七十萬字的長篇幅,今天的讀者,特別是對文化程度不高的讀者來說,閱讀這部小說有一定障礙,常常是看不了幾行就無法往下看,或是看了後面忘記前面。
讀完這部小說需要有一定的毅力,更需要講究一定閱讀方法。那麼,如何才能輕鬆地讀懂這部小說,並有所收穫呢?
受父親的影響,我從讀初中起就開始讀這部小說。
從大人們津津有味的交淡中,我也一知半解地瞭解了一些三國故事,但拿起父親那本翻爛了的《三國演義》來,僅僅是看看書中的人物插圖而已,豎排繁體字我都認不了幾個,只好作罷。
讀到初中,繁體字識字量有所增加,再次拿起那本小說,一些不認識的字問讀了高中的哥哥,有的字乾脆跳過去,就這樣磕磕絆絆的讀了兩三章,對其中內容連一知半解的程度都達不到。
真正系統認真地讀《三國演義》是師範畢業工作以後的事。當時,《三國演義》已拍成電視劇在中央一臺播放,每天到電視劇播放時每我都準時收看。
前幾年,聽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講壇》開《易中天品三國》講座,將文學作品《三國演義》的故事跟三國史實作比較分析,我對三國故事和真實的歷史有更深刻的瞭解。
易中天先生主要從歷史的角度講三國。
我在喜馬拉雅聽了馬瑞芳教授的《馬瑞芳品讀〈紅樓夢〉》得到很大的啟發?
馬老師主要從文學表現手法的角度去帶讀者一回一回地品讀《紅樓夢》。每一章從解析小說的回目開始,然後概括這一章的故事內容,然後再從作品表現手法的精妙,故事情節與創作背景和作者經歷的關係,馬老師還穿插自己和家人讀《紅樓夢》,與紅學專家討論《紅樓夢》的遺聞趣事,放得開收得攏,把我帶進了詩情畫意的紅樓世界。原本認為《紅樓夢》裡那些雞毛蒜皮的瑣事,聽了講座後再讀作品,就覺得興味無窮了。
於是我借鑑馬瑞芳老師品讀《紅樓夢》的方法去細細品讀《三國演義》,讀書時,拿起筆,邊讀邊做批註,效果還不錯,比單純瀏覽式閱讀記憶深得多。
這種讀書方法雖然慢,但對作品理解得透徹,能夠吸收作品的精華,我將堅持用這種方法讀名著。
不知研究名著的朋友喜不喜我的這些讀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