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內亞灣西非海岸外的大西洋海灣。西起賴比瑞亞的帕爾馬斯角,東止加彭的洛佩斯角。沿岸國家有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奈及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以及灣頭的島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沃爾特河、尼日河、薩納加河和奧果韋河等流入。尼日河三角洲東西兩側分別有邦尼灣和貝南灣。邦尼灣及其以南多火山島,如比奧科島、聖多美島、普林西比島等。大陸架平均寬不到20海里,其西部急劇下降到深4,000米的幾內亞海盆,最深處達6,363米。地處赤道帶,有幾內亞暖流自西向東流入,氣候溼熱,水溫25-26℃。鹽度34—3‰,近岸有尼日等大河注入,減為30‰。沿岸多淺灘、瀉湖和茂密的紅樹林。大陸架上富藏石油。有鯡魚、沙丁魚、鯰魚、龍蝦等水產。主要港口有阿比讓、阿克拉、洛美、科托努、拉各斯、杜阿拉和利伯維爾等。 位於西非外海、熱帶大西洋東部的海灣,從赤道附近的洛佩斯角(Cap Lopez)向西延伸至西經7°的帕爾馬斯角(Cape Palmas)。匯入的主要河流包括伏塔河(Volta River)和尼日河。 幾內亞灣的海岸線構成非洲板塊西部邊緣的一部分,與從巴西到蓋亞那的南美海岸線明顯一致。這兩條海岸線在地質、地貌上的吻合,為大陸漂移的理論提供最清楚的論據。 幾內亞灣的大陸棚幾乎一片狹窄,只有從獅子山到幾內亞比索的比熱戈斯群島(Bijagos Archipelago)間,以及比夫拉灣(Bight of Biafra)內較寬,達160公里(100哩)。尼日河以全新世(距今不到12,000年)的泥沙堆積了一大片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板塊間的契合只有在這裡被嚴重破壞。 幾內亞灣唯一的活火山地區是與坐落於喀麥隆共和國海岸的喀麥隆火山(高4,070公尺〔13,353呎〕)成一直線的島弧;這條島弧上的島嶼──費爾南多波(Fernando Po, 即比奧科〔Bioko〕)、普林西比(Principe)、聖多美(Sao Tome)和安諾本(Annobon)──在近海處一路往西南延伸724公里(450哩)。 幾內亞洋流由西向東流經幾內亞灣整個北部沿岸,從塞內加爾到比夫拉灣綿延400??480公里(250??300哩)長。幾內亞灣的熱帶海水與流向赤道的冰涼本吉拉洋流及加那利洋流之間分別被剛果河及塞內加爾河的尖銳前緣地區隔開。轉向西行的本吉拉洋流遂形成南赤道洋流,流經幾內亞洋流南方,並與之背道而馳。 幾內亞灣溫暖的熱帶海水因沿岸的河水流出物和降雨量多而含鹽度較低。這層溫暖的海水與較深、鹽度較高也較冷的海水之間,隔著一層淺淺的「溫躍層」(thermocline)──界於上、下水層之間、深度通常不及30公尺(100呎)的水層。塞內加爾和剛果外海,以及位於幾內亞灣中央的迦納和象牙海岸海岸,會出現季節性及地域性的海岸湧升流,也因此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 相較於熱帶大西洋西部以及(特別是)印度-太平洋生物地理區,幾內亞灣的海洋動植物種類較有限。這種物種較貧乏的現象肇因於以下兩個因素:(1)因幾內亞洋流的海水鹽度低、濁度高而缺乏珊瑚礁生態系統;(2)中新世(約2,500萬至500萬年前)氣候變冷期間,大西洋中可供熱帶動植物物種避難的地方遠較印度-太平洋區域為少。 因為幾內亞灣沿岸大部分地勢低平、缺少天然良港,且海岸與乾燥內陸之間大多被遍地泥濘、紅樹林叢生的溪流和潟湖地帶所阻隔,因此非洲沿海民眾通常不易在幾內亞灣航海。在塞內加爾和迦納的一些族群是例外,因為當地的海岸較規則、漁產也較豐富。幾內亞灣的天然資源包括近海石油礦藏以及大陸棚內的金屬礦。
幾內亞灣西非海岸外的大西洋海灣。西起賴比瑞亞的帕爾馬斯角,東止加彭的洛佩斯角。沿岸國家有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奈及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以及灣頭的島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沃爾特河、尼日河、薩納加河和奧果韋河等流入。尼日河三角洲東西兩側分別有邦尼灣和貝南灣。邦尼灣及其以南多火山島,如比奧科島、聖多美島、普林西比島等。大陸架平均寬不到20海里,其西部急劇下降到深4,000米的幾內亞海盆,最深處達6,363米。地處赤道帶,有幾內亞暖流自西向東流入,氣候溼熱,水溫25-26℃。鹽度34—3‰,近岸有尼日等大河注入,減為30‰。沿岸多淺灘、瀉湖和茂密的紅樹林。大陸架上富藏石油。有鯡魚、沙丁魚、鯰魚、龍蝦等水產。主要港口有阿比讓、阿克拉、洛美、科托努、拉各斯、杜阿拉和利伯維爾等。 位於西非外海、熱帶大西洋東部的海灣,從赤道附近的洛佩斯角(Cap Lopez)向西延伸至西經7°的帕爾馬斯角(Cape Palmas)。匯入的主要河流包括伏塔河(Volta River)和尼日河。 幾內亞灣的海岸線構成非洲板塊西部邊緣的一部分,與從巴西到蓋亞那的南美海岸線明顯一致。這兩條海岸線在地質、地貌上的吻合,為大陸漂移的理論提供最清楚的論據。 幾內亞灣的大陸棚幾乎一片狹窄,只有從獅子山到幾內亞比索的比熱戈斯群島(Bijagos Archipelago)間,以及比夫拉灣(Bight of Biafra)內較寬,達160公里(100哩)。尼日河以全新世(距今不到12,000年)的泥沙堆積了一大片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板塊間的契合只有在這裡被嚴重破壞。 幾內亞灣唯一的活火山地區是與坐落於喀麥隆共和國海岸的喀麥隆火山(高4,070公尺〔13,353呎〕)成一直線的島弧;這條島弧上的島嶼──費爾南多波(Fernando Po, 即比奧科〔Bioko〕)、普林西比(Principe)、聖多美(Sao Tome)和安諾本(Annobon)──在近海處一路往西南延伸724公里(450哩)。 幾內亞洋流由西向東流經幾內亞灣整個北部沿岸,從塞內加爾到比夫拉灣綿延400??480公里(250??300哩)長。幾內亞灣的熱帶海水與流向赤道的冰涼本吉拉洋流及加那利洋流之間分別被剛果河及塞內加爾河的尖銳前緣地區隔開。轉向西行的本吉拉洋流遂形成南赤道洋流,流經幾內亞洋流南方,並與之背道而馳。 幾內亞灣溫暖的熱帶海水因沿岸的河水流出物和降雨量多而含鹽度較低。這層溫暖的海水與較深、鹽度較高也較冷的海水之間,隔著一層淺淺的「溫躍層」(thermocline)──界於上、下水層之間、深度通常不及30公尺(100呎)的水層。塞內加爾和剛果外海,以及位於幾內亞灣中央的迦納和象牙海岸海岸,會出現季節性及地域性的海岸湧升流,也因此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 相較於熱帶大西洋西部以及(特別是)印度-太平洋生物地理區,幾內亞灣的海洋動植物種類較有限。這種物種較貧乏的現象肇因於以下兩個因素:(1)因幾內亞洋流的海水鹽度低、濁度高而缺乏珊瑚礁生態系統;(2)中新世(約2,500萬至500萬年前)氣候變冷期間,大西洋中可供熱帶動植物物種避難的地方遠較印度-太平洋區域為少。 因為幾內亞灣沿岸大部分地勢低平、缺少天然良港,且海岸與乾燥內陸之間大多被遍地泥濘、紅樹林叢生的溪流和潟湖地帶所阻隔,因此非洲沿海民眾通常不易在幾內亞灣航海。在塞內加爾和迦納的一些族群是例外,因為當地的海岸較規則、漁產也較豐富。幾內亞灣的天然資源包括近海石油礦藏以及大陸棚內的金屬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