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漢澤
-
2 # 歷史古籍愛好者
這一段時間這一段歷史其實還真是不該被忘記,這是中華民族大分裂然而也是大融合時期。
司馬溫公在資治通鑑裡面寫南朝四代的歷史中,用了大量的筆墨穿插著寫了北朝的歷史,寫的真是好看,讓人慾罷不能!
尤其是寫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漢化過程,讓人唏噓不已,歷史有時候真是讓人發出一聲嘆息。
還有那個侯景之亂,禍害了我們中華民族也真是悲催萬分!
"其興也勃矣,其亡也忽焉"不能忘記這一段歷史一定要牢牢記住!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一定會實現!
民間熟知的歷史,都是經過文學加工的(確切的說,是藝術加工,古代有戲曲,如今更是有影視加工)。
那麼,本問題就轉化為,為何沒有 出現廣泛傳播的東晉南北朝為題材的藝術作品。
但直接解答這個問題,仍然是有點摸不著頭緒。那我們反過來看,廣泛傳播的歷史題材,都有什麼特點呢?
比如最有名的三國,關二爺以此封神,宣揚的是劉關張的義氣、關張的忠勇、諸葛的鞠躬盡瘁。鞭撻曹操的自私,袁紹的眼高手低、呂布的三姓家奴等等。
那個是將要進入門閥時代,大家族背景合適一切歷史時代的家族。
有句話,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而即使門閥消散,小家族仍然存續。所以,三國的內容,符合一切時代。於是最為民間熟知的歷史,就是三國。
其餘楊家將、岳飛之類,就是忠貞報國了,這是上到統治者,下到熱血青年都喜歡的事,但卻不是完整的歷史階段。
水滸呢,是結夥造反,明代的兩種“四大奇書”說法裡都包括《水滸》,可見結夥造反是底層人想做不敢做的事。《水滸》的出現,正好滿足一切時代被壓抑者的造反幻想。
而各種清宮戲,大致是《紅樓》的翻版,體現的是家族內鬥。
四大名著,《三國》是奮鬥史,《水滸》是造反書,《紅樓》是宮鬥,《西遊》與歷史無關,但其發展出另一類主要的網文題材,奇幻(玄幻)類。滿足人們超脫現實的幻想。
不過,西遊的寫作方向放在歷史上也是可以的,那就是架空/改寫歷史。但這麼一來,只能是三分真實,七分虛構了。比如起點熱捧的《神話三國》、《商業三國》。但這卻是在三國已經深入人心的基礎上成就的。
那麼很明顯,題主所指出的奴隸到皇帝的石勒、殺胡的冉閔等都不大符合四大名著所涵蓋的通用領域。
寫奮鬥麼,結束南北朝的卻是胡人建立的西魏所發展出來的隋朝。而且,更為關鍵的是,西魏的崛起,靠的更多是制度,這大大背離個體的奮鬥這個最佳爽點。
寫造反麼,五胡北朝壓制下,北人的最佳選擇是結夥南下,所以在北朝造反沒同夥。在南朝,流民自然是當北府兵了,土著想造反,你得問問北府兵(或者問問造反的孫恩)。
寫宮鬥麼,一方面受道德壓制(還分裂呢,鼓勵宮鬥為的啥);另一方面,騰挪空間小,只半個中國呢,哪能像清宮,一會江南,一會塞外,一會嶺南吃荔枝,一會東北射大雕。天南地北隨便去。
那麼,只有改寫歷史一途了,但沒有類似三國演義那樣的已經廣泛傳播的史實類小時在前,改寫歷史無異於完全架空,對於民間瞭解兩晉南北朝沒多少意義了。
此外,兩晉南北朝夾在漢唐兩個盛世之間,論盛世肯定是不能比。論亂世的話,前有三國,後有隋唐演義,都是歷史演義(歷史修飾)就能寫出精彩來的。對比東晉南北朝那種三百年才走出隋朝的節奏,好寫太多。
讀者多數喜歡大一統結局,但即使僅是南北朝,也搞了百餘年,統一者還是由胡人屬性的西魏演變來的隋朝。所以,從各種方面來說,東晉南北朝階段的真實歷史,都難以寫成討喜的文字。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