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父母堂
-
2 # 王玉瑋育兒悅讀
小寶寶是否認人缺乏很客觀的判斷標準,往往是家長的自我感覺,而不一定是寶寶真正的能力和表現。一般而言,3個多月的寶寶是透過嗅覺識人,對常接觸的人根據體味會產生依戀。如果媽媽哺乳,寶寶會對媽媽更依戀一些,但不代表真的認人。大概到5~6個月的時候,寶寶才會真正的認人,並對每個人做出不同的反應,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對人有“喜愛”與“厭惡”的表現,所以當陌生親友來訪時,有的娃娃可能會哇哇大哭,見了媽媽會 開心的笑。如果寶寶尚不到5個月,不認人是很正常的現象,不必多慮。
嬰兒從4個月起就能認識母親,分清熟人和陌生人,但也有的孩子要比較晚才會表現出來認生。一般而言,寶寶從4~5個月認人,6個月開始認生,8~12個月認生達高峰,以後逐漸減弱。其實,認生是嬰兒發育過程的一種社會化表現。小嬰兒在母親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產生了一種依戀之情,生人的出現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嬰兒就會出現焦慮,甚至恐懼。
到了4~5個月時出現認人或挑人現象是十分正常的,這標誌著寶寶認知水平的提高。有認生意識的出現,也正是他從無選擇性的認知水平向有選擇性的認知水平發展的體現,也是寶寶開始有記憶的一大表現。開始表現出“陌生人焦慮”的跡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認生。寶寶對媽媽或撫養人可能變得很粘人,而當碰到新面孔時就會感到焦慮不安。如果有陌生人突然接近他,寶寶可能還會哭起來。他需要你的耐心和理解,來順利渡過這個情感發育的重要里程碑。
遇上一次寶寶怕生的場面並不意味著你需要回避新面孔,讓你的寶寶慢慢適應與爸爸媽媽之外的其他人在一起,這對寶寶是有好處的。你可以先把寶寶抱過來,讓他慢慢地平靜下來。提醒你的朋友和家人,接近寶寶時動作要慢一點、溫柔些。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帶著寶寶經常出去玩,到公園、花園裡,這樣能見到很多人,要教會孩子能和不同的人打招呼。常帶嬰兒接觸人群,母親待人處事落落大方,起到榜樣的作用,寶寶的認生漸漸地就會好起來的。
-
3 # 使用者264600029
我覺得還是見的人少。平日裡接觸的只有媽媽。
比如我的小寶,一個冬天,除了打預防針就沒出過門,平日裡就主要見幾個家人。主要是我陪伴照顧她。因此她只要見個外人就眼睛直勾勾的盯著看著。只要出門就小手攥的很緊,看各種東西都表情嚴肅。
回覆列表
每10個寶寶中,就有2個會發生這種情況;
6個月以內的寶寶往往會笑呵呵地迴應所有人;
但到了8~9個月時,寶寶開始認清“爸爸媽媽”(或其他主要照顧者),他們會密切跟隨主要照顧者的腳步,而且會用哭鬧、拍打等方式避免別人將自己與他們分開;
對陌生人的警惕可能會很快消失,也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在1歲以後)變得更加強烈和明顯。
對此,我們給到家長以下建議:1.多觀察,少強迫
每個孩子有他們各自的成長規律和性格特點,作為爸爸媽媽,我們首先要觀察判斷自己的孩子性格如何,不必強求他始終保持微笑、能與所有人親近。
2.正向引導,以身作則
但是如果寶寶拒絕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親戚,或家中的保姆、醫院的醫生、鄰居家的小夥伴等“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角色產生接觸,爸爸媽媽就需要進行正面的引導了,例如,帶著寶寶去見這些人的時候,首先和他們打招呼,但不要把寶寶丟在一旁,潛移默化地傳遞一個概念——這些人也是你的親人、朋友、照顧你的長輩,爸爸媽媽與他們談笑自若,你也不要害怕哦!
3.在陌生人面前與寶寶繼續互動
在節假日,親戚朋友來訪時,爸爸媽媽也可以在這些場合繼續保持與寶寶的互動,例如,睡前還是會一起讀繪本、洗澡時還是可以一起玩水、換尿布的時候還是可以一起唱歌等等,這樣做是為了讓寶寶降低陌生人帶來的威脅感,讓他們明白——這些人來看望你,並不會影響你的日常生活,也並不會使爸爸媽媽和你分開。所以,你最好可以友好對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