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海叢生

    1 范蠡 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後來帶著西施做起了生意,富甲一方,名利雙收,後世尊稱"陶朱公"

    2 王翦 四朝元老,歷任相國,秦王都很尊重他,在他攻滅楚國後,迅速隱退,得以善終

    3 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助劉邦一統天下,後明哲保身,專心修道養身

  • 2 # 二里香

    張良,字子房,戰國時南韓貴族。他是漢高祖劉邦的首席謀士,與蕭何,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封為留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說的就是張良。秦始皇時期,秦滅韓後,他在秦始皇外出巡查的路上刺殺,但為能成功。後來遇到黃石公得到《太公兵法》,潛心學習後,成為一名出色的謀士。在秦末的戰爭裡,加入劉邦的團隊,為其出謀劃策。後來的楚漢之爭,提出:不立六國的後代,聯合英布,彭越。倚重韓信等策略,共同打敗霸王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的統一大業指定明確的戰略規劃。漢朝建立後,張良就向劉邦請辭,歸隱山林。

  • 3 # 盤達說

    自古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白起、韓信等因此而功成身死者難以勝數。然而,勇略震主,功蓋天下卻得善終的人也有不少,例如范蠡、樂毅、王翦、蕭何、張良、陳平、郭子儀等。

    我們可以分別看一下他們為什麼能活下來:

    1、范蠡、張良,深通帝王心術,功成身退,進退自如

    范蠡先幫助越王勾踐逃離夫差的魔爪,又協助勾踐臥薪嚐膽,終於滅掉世仇吳國,逼得夫差自殺。而范蠡卻於大功初成之時,棄高位如敝履,攜西施泛舟於西湖,後來定居陶丘,自號陶朱公,在商界大成其功,成為商界的傳奇,商人的信仰和偶像。張良的成就和辭官的過程跟范蠡差不多,只是後來去修仙了沒有經商而已,按下不表。

    2、樂毅,見微知著,功未成,身先退

    樂毅為弱燕下齊七十餘城,只餘下即墨和莒城,但是樂毅志向遠大,他一心以燕國平天下為己任,留下兩座城無非為了懷柔齊國,化齊入燕。然而不幸的是,燕昭王先死,太子燕惠王心胸狹隘目光短淺,以騎劫代替樂毅。老子曰:見微而知著者謂之神,樂毅深通人性,更重要的是他明白“善始者未必善終,善為者未必善成”的道理,事雖未了,拂衣而去。隻身赴趙,終脫燕惠王之手。且赴趙之後,趙國恩遇甚隆,逍遙終老。

    3、王翦、蕭何、郭子儀、陳平 恰逢明主,又懂得明哲保身

    王翦攻打楚國前,說非要六十萬人,始皇帝不聽,結果李信大敗,始皇帝立刻登門道歉,王翦還要稱病不行。如果像白起那樣碰到秦昭襄王,估計直接賜他自盡了,但是始皇帝卻立刻再度道歉,感動王翦。而王翦臨行前請求秦王多賜家宅田產以明志向更是明哲保身之道。

    蕭何侵佔他人田莊自汙以降低聲望;陳平蓄養歌姬,整日喝酒作樂,以示沒有更高的追求;郭子儀不僅主動交出兵權,而且為了自白心計,王府的大門日夜開啟,任何人隨便參觀。這些人都是深切懂得帝王心理,情商極高,極有手腕的人,所以均得以保全身家,甚至終身富貴。當然他們自身情商手段雙高是一方面,碰到皇帝好是另一方面,否則碰到朱元璋那樣的恐怕哪個也跑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年級將的另一個讀音怎麼讀怎麼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