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被冤枉的人和事。
1、蜀漢後主“弱智皇帝”--劉禪
劉禪,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
歷史上記載劉禪是一個庸才,其實我們從幾件小事來看,這位“可憐”的皇帝並不是庸才,而是大智若愚。
劉備去世後,蜀漢的軍政大權由諸葛亮一個獨攬。甚至到劉禪22歲時,諸葛亮在出徵時,所做的《出師表》中還以一副長輩的姿態告誡他:親賢臣,遠小人。處處透露出對這個後輩的不滿。
那麼劉禪能怎麼辦?為了施展才華去和諸葛亮對著幹?且不說,能不能把諸葛亮弄下臺。就算諸葛亮下臺了,劉禪一人能否面對蜀漢如此巨大的國家機器運作,還是個問題。所以劉禪委曲求全,為了大局和其父恢復漢室的遺願忍了。
再來說劉禪樂不思蜀
試想如果你在哪個局面還能思蜀?為了保命,只能不思蜀!蜀國投降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劉禪卻談笑自若。換一個角度來講,此時的劉禪已為“魚肉”,“沒心沒肺”未嘗不是一種明哲保身。他還是中華歷史上唯一亡國之後善終的君主。
2、“竊取漢室江山的奸臣”--曹操
歷史上曹操想做的就是一代名臣,事實上,他的確做到了。風雨飄搖的漢王朝在他手上沒有丟。
曹操在世期間,將中國北方治理的非常平穩,把匈奴鮮卑烏丸都打成了龜孫子,不像司馬家的一群近親白痴,弄得五胡亂華,那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傷到了民族命脈寧教我負天下人的負,是肩負,揹負的意思。
在曹操死後的幾百年裡,他的形象總的來說是不錯的。西晉陳壽在《三國志》中稱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傑";西晉陸機在《吊魏武帝文》中稱曹操"建元功於九有,故舉世之所推"。直至宋代之前,曹操的形象仍然是比較高大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吊魏太祖文》中稱讚曹操"以雄武之姿,當艱難之運;棟樑之任當乎曩時,匡正之功異於德代"。
然而羅貫中寫的一本《三國演義》,讓其奸臣的形象迅速成為主流意識,再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加工,曹操也成為古代臣子謀朝篡位的代名詞。因此,曹操也終於由一個有本事的人、一個英雄變成了一個花臉奸臣了。
說一說被冤枉的人和事。
1、蜀漢後主“弱智皇帝”--劉禪
劉禪,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
歷史上記載劉禪是一個庸才,其實我們從幾件小事來看,這位“可憐”的皇帝並不是庸才,而是大智若愚。
劉備去世後,蜀漢的軍政大權由諸葛亮一個獨攬。甚至到劉禪22歲時,諸葛亮在出徵時,所做的《出師表》中還以一副長輩的姿態告誡他:親賢臣,遠小人。處處透露出對這個後輩的不滿。
那麼劉禪能怎麼辦?為了施展才華去和諸葛亮對著幹?且不說,能不能把諸葛亮弄下臺。就算諸葛亮下臺了,劉禪一人能否面對蜀漢如此巨大的國家機器運作,還是個問題。所以劉禪委曲求全,為了大局和其父恢復漢室的遺願忍了。
再來說劉禪樂不思蜀
試想如果你在哪個局面還能思蜀?為了保命,只能不思蜀!蜀國投降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劉禪卻談笑自若。換一個角度來講,此時的劉禪已為“魚肉”,“沒心沒肺”未嘗不是一種明哲保身。他還是中華歷史上唯一亡國之後善終的君主。
2、“竊取漢室江山的奸臣”--曹操
歷史上曹操想做的就是一代名臣,事實上,他的確做到了。風雨飄搖的漢王朝在他手上沒有丟。
曹操在世期間,將中國北方治理的非常平穩,把匈奴鮮卑烏丸都打成了龜孫子,不像司馬家的一群近親白痴,弄得五胡亂華,那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傷到了民族命脈寧教我負天下人的負,是肩負,揹負的意思。
在曹操死後的幾百年裡,他的形象總的來說是不錯的。西晉陳壽在《三國志》中稱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傑";西晉陸機在《吊魏武帝文》中稱曹操"建元功於九有,故舉世之所推"。直至宋代之前,曹操的形象仍然是比較高大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吊魏太祖文》中稱讚曹操"以雄武之姿,當艱難之運;棟樑之任當乎曩時,匡正之功異於德代"。
然而羅貫中寫的一本《三國演義》,讓其奸臣的形象迅速成為主流意識,再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加工,曹操也成為古代臣子謀朝篡位的代名詞。因此,曹操也終於由一個有本事的人、一個英雄變成了一個花臉奸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