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雪寒

    太平天國幹王是洪仁玕。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廣東花縣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獲封為軍師、幹王,一度總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江西巡撫沈葆楨捕殺。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領導層中對西方見識較廣的一位,提出的《資政新篇》是具有發展資本主義主張的政治綱領,在當時的中國算是相當先進的思想。

    洪仁玕,小名謙益,號吉甫,廣東花縣(今屬廣州市)官祿熻村人,是洪秀全的族弟,自幼喜讀經史、天文歷數,參加科舉考試失敗後以教村塾為生。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洪仁玕洗禮入教。洪秀全“出遊天下”宣傳教義時,洪仁玕的家人不許他同行,未得同去,後在清遠一帶任塾師。

    一面教書,一面宣傳教義,發展教徒。洪秀全與馮雲山在廣西桂平籌劃起義時,洪仁玕在清遠,沒有參加。金田起義後,洪秀全駐軍江口墟。洪仁玕率50人西上至潯州,太平軍已移營,洪仁玕雖多次謀求去桂,都未成功。後來,洪、馮兩姓族人在清兵圍捕下在谷嶺起義,洪仁玕趕到時事已失敗。他被鄉人捉住,掙脫繩索逃亡,於咸豐二年(1852年)四月到達香港。

    在香港,他結識瑞典巴色會教士韓山文(Hamburg theodore),受洗入教,韓山文死後,他任倫敦佈道師,學習天文,留心西方文化,透過學習,洪仁玕的思想認識達到了新的飛躍,他再也不是過去那個僅有農民意識的人,他已成為具有近代意識的知識分子。在他腦海裡,已經逐漸形成一個用發展資本主義來改造中國的方案,這就是日後他的《資政新篇》的由來。

    咸豐八年,他離香港北上,於咸豐九年三月二十日(1859年4月22日)到達天京。這時正值天京內訌之後,早期的領袖或戰死沙場,或在內訌中被戮,翼王石達開又率兵出走,天王洪秀全猜忌異姓,朝中無人。天王倚重洪仁玕,不出一月,累累加封而至“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幹王”,命他總理朝政。

    洪仁玕受天王重用,很想有所作為。根據他對世界大勢、西方文明的瞭解,寫了一部《資政新篇》,進呈天王,主張接受西方文明,走西方強國富民之路。經天王批准刊行,成為天國後期的政治綱領和珍貴典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月子狂出虛汗,怎樣才能清爽度過難熬的42天?月子裡如何幫助子宮排惡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