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er你做

    《驥遇伯樂》全文翻譯:

    您也聽說過千里馬的事嗎?千里馬牙齒長齊到了可以服役的年齡,拉著裝鹽的車爬太行山。累得蹄子僵直了,膝蓋彎曲著,尾巴被浸溼,面板也潰爛了,口水灑到了地上,汗水滿身流淌。拉著車子爬到山路的中間,再也上不去了。

    伯樂看(遇)到了它,從車上跳下來,抱住它痛哭,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

    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嘆了一口氣,又昂起頭高聲嘶叫,那聲音直上雲天,響亮得就好像金石發出來的一樣,這是為什麼呢?他知道伯樂是自己的知己啊。

    資料拓展:《驥遇伯樂》

    簡介

    中文名:《驥遇伯樂》

    作品出處:《戰國策·楚策四》

    歷史:汗明見春申君時所引用的

    語言:文言文

    作品原文:

    (1)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

    (2)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 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作品主旨:

    (2)《驥遇伯樂》選自《戰國策·楚策四》,這則千里馬遇伯樂的故事是汗明見春申君時所引用的,他要用這個故事向君主闡明這樣一個道理:當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僅要善於發現人才和恰當地使用人才,還要用伯樂愛護千里馬那種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2)一句話概括,也就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或“人才固然重要 發現人才 從茫茫人海中發現人才的人 才是真正的人才”。

    作品思想:

    千里馬的特長,是賓士絕塵,日行千里,卻不見得會負重拉馬。這則寓言就是以這匹千里馬拉鹽車的故事來感嘆懷才不遇者的苦惱並說明在用人的時候要學習伯樂的精神,知才善用,並關心他。它也告訴人們,千里馬是瑰寶,而伯樂尤可貴。如果沒有伯樂,實際上也就不會有千里馬。

    重點詞釋義:

    (1)【驥遇伯樂】驥:良馬。伯樂:姓孫,名陽,秦穆公時期的人,是戰國時有名的養馬能手。

    (2)【齒至】牙齒長齊了,指馬到了可以役使的年齡。

    (3)【服】拖,拉。

    (4)【蹄申膝折】申:同“伸”,伸展。折:彎轉。

    (5)【尾湛胕潰】湛:通“沉”。胕:同“膚”。胕潰:意為面板被汗水漬爛了。【漉汁】:滲透出的汗水。

    (6)【中阪遷延】中阪:指半山坡。遷延:拖延而不前進。

    (7)【負轅不能上】拉著沉甸甸的車子上不了坡。負轅:拉著車把子

    (8)【攀】牽【解紵衣以冪之】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

    (9)【俛而噴】俛:同“俯”,低著頭。噴:噴氣

    資料拓展:《戰國策》:

    簡介:

    (1)《戰國策》,33篇,記載了繼《春秋》以後,訖楚、漢之起,共245年間的歷史。因此書思想活躍,有許多縱橫陰謀之術,不合於儒家的思想,故被儒家所排斥,未得在世廣泛傳播,後來便逐漸殘缺不全。

    (2)如劉向所編訂的《戰國策》有《蒯通說韓信自立》一篇,曾被司馬貞的《史記索隱·淮陰侯列傳注》所引,但後來《戰國策》中此篇佚失。

    歷史地位

    《戰國策》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尤其是劉向編校成書的古本,在中國古代史上曾佔有很重要的史料地位。《戰國策》是繼《春秋》之後,訖楚漢之起,共245年的歷史記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索尼感測器怎麼區分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