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47460208505

    李四光對中國石油地質工作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早在三十年代,他就預言中國東部新華夏系沉降帶中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建國初期,做為新中國的第一任地質部長和全國石油地質工作委員會主任,在地質學界"中國貧油論"煙囂塵上的氛圍中,他正確回答了中央關於"走天然石油道路,還是走人工道路"的垂詢.他根據多年潛心研究,提出扭動構造體系控油理論和戰略、戰役、戰術找油工作的七個步驟,堅信不論海相或陸相,只要有適宜的地質條件便可以形成豐富石油.據此,他率先提出進行"華北平原和松遼平原摸底工作",大膽建議並實施了中國石油地質工作"戰略東移"的重大決策,為中國東部大慶等一系列大型油氣田的發現鋪平了道路.發現大慶油田之後,指揮石油隊伍南下,沿新華夏系沉降帶向華北、江漢和北部灣推進,相繼發現了勝利、大港和江漢等油田.在戰術找油田方面,他親自選定華北、江漢平原的突破點和關鍵井位並打出高產油流.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當時石油資源匱乏的問題.他還十分注重和經常指導大西北、蘇北乃至西藏等地的找油工作,派出柴達木石油調查隊伍並發現了冷湖油田;他力主在塔里木盆地尋找古生代油田和向淺海進軍,皆取得重大突破.

    為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了突出貢獻

      李四光早就預見到新中國的國防和經濟建設需要鈾礦資源.回國時,他克服重重困難從英國帶回了一臺伽瑪儀,為後來尋找鈾礦發揮了重要作用.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主持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研究發展原子能事業的問題,拉開了中國原子能事業的序幕.在這次會議上,李四光和劉傑、錢三強一起作了工作彙報.50-60年代,李四光一直關心著鈾礦地質的開展,多次聽取找鈾隊伍彙報、指導工作.他根據地質力學理論,對找鈾前景持樂觀態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帶,二是要便於開採.……在中國主要是在幾個東西帶上." 實踐證實了李四光的預測.尤其南嶺帶的一些鈾礦床以規模大、品位高、易開採著稱全國.李四光在強調構造規律的研究時提出:"關鍵要把對構造規律的研究與輻射測量結合起來."遵循李四光的思路,覃慕陶、吳磊伯等經過艱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鈾礦床.到"二五"末,中國已發現一系列鈾礦床,鈾產量已能保證中國核工業發展需要.四十多年來核工業的成就令世人矚目.他身為原子能委員會主席,為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了突出貢獻.

    創立地質力學理論

       "一切構造形跡都是成群發生的.每一群構造形跡和其他有成生聯絡的構造形跡群,往往個別形成構造帶.構造帶與構造帶之間,有時存在著構造形跡不甚顯著的地塊,它們和圍繞它們的或半圍繞它們的構造帶,形成一個整體,構成統一的構造體系.簡單扼要地說,構造體系是許多不同形態、不同性質、不同等級和不同序次,但具有成生聯絡的各項結構要素所組成的構造帶以及它們之間所夾的巖塊或地塊組合而成的總體."——李四光 地質力學是中國科學家創立的有重要影響的大地構造理論,是李四光一生心血的結晶.她為尋找中國緊缺的重要礦產資源和解決國家重大工程地質問題發揮了關鍵作用. 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源於他研究中國石炭棗二疊紀海水進退.1926年,《地球表面形象變遷的主因》的發表是李四光地質力學研究的第一個里程碑,李四光地質力學研究的萌芽吸收了當時國際先進地質學家的思想營養.他根據中國和東亞的地質構造特點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的地質理論.四十年代初,李四光率先將力學引入地質構造的分析,發表了《地質力學之基礎與方法》,地質力學理論已具雛型.1962年《地質力學概論》的完稿是他對地質力學理論的總結,並對地質力學的工作方法進行了闡述和說明.地質力學理論的核心是構造體系的思想,她在地球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仍閃爍著光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爺爺過七十大壽,求一些祝壽的詩句或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