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著物質上的祝福。這節經文“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詩篇133:3)需要和前面的一起看。前面的油膏亞倫,象徵的是一種屬靈的祝福。而這裡黑門山的甘露,無論指的是其融化的雪水湧入約旦河,還是按字面,有人真的將那山的露水運送到以色列;無論是兩者的哪一個,都象徵著物質上的祝福。黑門山海拔約9200英尺,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北側。當時以色列境內的約旦河的河水的主要來源之一就是黑門山上的融化的雪水。擴充套件資料:《聖經》主題思想:強調神與人立約關係:人守約則得賜福,人背約則受懲罰。《聖經》是一部宗教主題思想非常鮮明的作品,具有猶太民族的文化個性。它透過一些典型人物傳記的描寫,強調了神與人立約的關係,提出人守約則得賜福,背約則受懲罰的觀念。這一主題思想為《聖經》解讀奠定了一個整體上的審美方向和認知導向,體現了作者在進行創作時對選材典型性和藝術性的把握。受此主題影響,作者在具體塑造聖經人物時,呼叫想象、誇張、心理描寫等藝術手法,有考慮地選取事件,組織傳記情節,對事件因果的解釋也納入同一主題思想範圍內,造成對人物道德倫理層次的忽略,更多強調人物是否忠於耶和華。比如大衛的傳記中,他霸佔拔示巴、殺害烏利亞是嚴重有悖人倫的, 但因為他始終忠於耶和華之約,《舊約》作者對該形象並未做出過多批判,而是從正面肯定了他的悔改,耶和華在他活著的時候賜福給他。《舊約》中還有多個人物,在與異族的戰爭中,或者在與叛教者的鬥爭中殘暴殺死敵人,動輒千百,比如雅各眾子殺死示劍居民為妹妹復仇;摩西與利未人為維護耶和華的權威而殺死拜祭金牛犢的以色列民,等等。如果按照當代的道德標準來看這無疑是非人道的,但《聖經》對此卻持肯定態度,讚揚了他們對尊嚴與宗教的忠誠。對此讀者應考慮到《聖經》的寫作主題,站在猶太曆史觀和文化價值觀立場做出解讀,從而領會作者聲音的存在。《聖經》一直被認為是神的話語記錄,其中的人物被置於神的光環籠罩之下,命運被神所主宰,人成為神的僕人。但是從傳記的角度來看聖經,《聖經》並不是如神學家所言是神的獨角戲。神與人物的關係是辯證的、雙向的,在人走向神、虔信神的另一面,人對命運的反抗,人主動向神的靠近,人獨立的慾望,人與人的鬥爭,人和自我的矛盾等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反映。大衛是《舊約》中塑造最飽滿、最成功的一個,關於他的傳記資料見於《撒母耳記》、《歷代志》等書,以萬言長篇淋漓盡致地塑造出一個完整、複雜而生動的文學形象,給人以真實感與審美感受,仔細品味,餘味深遠。他身上兼具了一個政治家、國王的優秀品質和複雜性格,英勇善戰,治國有方,卻對子女疏於管教,釀成慘劇;他仁慈寬厚,以德報怨,幾次放過欲置之於死地的掃羅,但又陰險狡詐,臨死交代所羅門除掉對他不敬的示每等人;他虔敬上帝,以信立身,時刻以耶和華的意志為準,但他又因個人情慾而霸佔拔示巴,並殘忍殺害烏利亞,犯下重罪。同時,他又是一位親切感人的父親,儘管押沙龍叛逆作亂,聽到其死訊,真情流露,再現了一位摯愛兒子的父親形象。從傳記角度重讀《聖經》,以人物的視角完整地、更加貼近人的生命書寫,可看到在神的陰影中人性的豐沛和躍動。人不再是任神左右的木偶,他們的每一次選擇,不論錯與對,都勇於承擔並不懈為生存而昂首荒野與廢墟。猶太人作為立於人神關係交合點的選民,承擔了神最厚的恩賜,也揹負著最深重的苦難,他們正是整個人類命運的濃縮。聖經人物的生平經歷正是以個別典型來反映整部民族歷史、人類歷史的書寫方式。《聖經》採取傳記的寫作方式,不僅寫出了猶太民族的發展歷史、基督教思想的形成歷史,更深入到人的靈魂深處,寫出來一部人類靈魂發展進化史,探索人類心靈。聖經因此更增加了情感上的力量和審美上的人文意蘊。
象徵著物質上的祝福。這節經文“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詩篇133:3)需要和前面的一起看。前面的油膏亞倫,象徵的是一種屬靈的祝福。而這裡黑門山的甘露,無論指的是其融化的雪水湧入約旦河,還是按字面,有人真的將那山的露水運送到以色列;無論是兩者的哪一個,都象徵著物質上的祝福。黑門山海拔約9200英尺,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北側。當時以色列境內的約旦河的河水的主要來源之一就是黑門山上的融化的雪水。擴充套件資料:《聖經》主題思想:強調神與人立約關係:人守約則得賜福,人背約則受懲罰。《聖經》是一部宗教主題思想非常鮮明的作品,具有猶太民族的文化個性。它透過一些典型人物傳記的描寫,強調了神與人立約的關係,提出人守約則得賜福,背約則受懲罰的觀念。這一主題思想為《聖經》解讀奠定了一個整體上的審美方向和認知導向,體現了作者在進行創作時對選材典型性和藝術性的把握。受此主題影響,作者在具體塑造聖經人物時,呼叫想象、誇張、心理描寫等藝術手法,有考慮地選取事件,組織傳記情節,對事件因果的解釋也納入同一主題思想範圍內,造成對人物道德倫理層次的忽略,更多強調人物是否忠於耶和華。比如大衛的傳記中,他霸佔拔示巴、殺害烏利亞是嚴重有悖人倫的, 但因為他始終忠於耶和華之約,《舊約》作者對該形象並未做出過多批判,而是從正面肯定了他的悔改,耶和華在他活著的時候賜福給他。《舊約》中還有多個人物,在與異族的戰爭中,或者在與叛教者的鬥爭中殘暴殺死敵人,動輒千百,比如雅各眾子殺死示劍居民為妹妹復仇;摩西與利未人為維護耶和華的權威而殺死拜祭金牛犢的以色列民,等等。如果按照當代的道德標準來看這無疑是非人道的,但《聖經》對此卻持肯定態度,讚揚了他們對尊嚴與宗教的忠誠。對此讀者應考慮到《聖經》的寫作主題,站在猶太曆史觀和文化價值觀立場做出解讀,從而領會作者聲音的存在。《聖經》一直被認為是神的話語記錄,其中的人物被置於神的光環籠罩之下,命運被神所主宰,人成為神的僕人。但是從傳記的角度來看聖經,《聖經》並不是如神學家所言是神的獨角戲。神與人物的關係是辯證的、雙向的,在人走向神、虔信神的另一面,人對命運的反抗,人主動向神的靠近,人獨立的慾望,人與人的鬥爭,人和自我的矛盾等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反映。大衛是《舊約》中塑造最飽滿、最成功的一個,關於他的傳記資料見於《撒母耳記》、《歷代志》等書,以萬言長篇淋漓盡致地塑造出一個完整、複雜而生動的文學形象,給人以真實感與審美感受,仔細品味,餘味深遠。他身上兼具了一個政治家、國王的優秀品質和複雜性格,英勇善戰,治國有方,卻對子女疏於管教,釀成慘劇;他仁慈寬厚,以德報怨,幾次放過欲置之於死地的掃羅,但又陰險狡詐,臨死交代所羅門除掉對他不敬的示每等人;他虔敬上帝,以信立身,時刻以耶和華的意志為準,但他又因個人情慾而霸佔拔示巴,並殘忍殺害烏利亞,犯下重罪。同時,他又是一位親切感人的父親,儘管押沙龍叛逆作亂,聽到其死訊,真情流露,再現了一位摯愛兒子的父親形象。從傳記角度重讀《聖經》,以人物的視角完整地、更加貼近人的生命書寫,可看到在神的陰影中人性的豐沛和躍動。人不再是任神左右的木偶,他們的每一次選擇,不論錯與對,都勇於承擔並不懈為生存而昂首荒野與廢墟。猶太人作為立於人神關係交合點的選民,承擔了神最厚的恩賜,也揹負著最深重的苦難,他們正是整個人類命運的濃縮。聖經人物的生平經歷正是以個別典型來反映整部民族歷史、人類歷史的書寫方式。《聖經》採取傳記的寫作方式,不僅寫出了猶太民族的發展歷史、基督教思想的形成歷史,更深入到人的靈魂深處,寫出來一部人類靈魂發展進化史,探索人類心靈。聖經因此更增加了情感上的力量和審美上的人文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