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寒雅芙

    勤儉是中華美德,自古傳承。個人覺得節儉是值得發揚的。古語云:“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人一生有四大物質需求——衣食住行,這四大物質需求將耗費我們一生的精力去滿足它。這便是“物質的我”必求之物,而這種慾望讓很多人迷途於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失去自我,喪失自我……

    在貧富兩極分化劇烈的當今社會,抱怨著此起彼伏……

    當人們漸漸明白資本積累不斷擴張,兩極固化的殘酷現實時,自卑之心遍地可尋。當人們看到別人奢華的婚禮,精美的豪宅時不時驚歎貧窮限制了自己的想像力,然後很多人開始抱怨著自己為一日三餐而奔波,別人卻一擲千金。人生來本無貴賤,可財富與權利的出現,便成了人們等級的劃分,讓人們求財若渴,成就了古今那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可是,你要知道,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財富僅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裡,剩下的的人按七十五億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來算,有六十億的人被排擠在豪門之外。為了生存,你必須精打細算過日子,必須儲存教育經費供孩子讀書,必須有小金庫應對人生中的各種意外,必須預備養老基金防老,你還得有一個舒適的家,那樣你才能真正的去享受生活。

    那麼,你想擁有幸福生活,你必須努力奮鬥,只有勤奮才會有收穫,此外,你必須學會儲存才能有備無患的應對人生中的各種風風雨雨。如果你不是億萬豪,你就必須學會節儉。既便你非常富有也不可以隨意炫富,因為世間唯一不值得炫耀的便是這阿堵物,金錢並不代表幸福,而你也不可以世代永富,富不過三代自古名訓,唯有勤儉才是執家之道。

    人活一世,一定要居安思危,那樣才可生於憂患之中。

  • 2 # wu吳金泉

    謝邀!我不認同此觀點。我認為要開源節流,開源是主要的,節流是輔助性的。現在不再是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的時代,要積極鼓勵創業,透過自已辛勤工作和勞動,多賺錢增加財富積累。當然光勤不儉,賺多少花多少,大手大腳,不必要的排場浪費,漏巴掌是存不住水的。但只顧儉,不講勤,你再省吃儉用也是有限的,只有多賺錢收入大於支岀才會有積累。否則你就是不吃不喝現有的收入都總是有限的。所以勤是主要的,而儉則是輔助性的。辛勤勞動多創利增加財富積累才是硬道理!

  • 3 # 左析右洞

    你認同做人要節儉,是對的,發現它也很有很多缺點,也是對的。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觀點,對節儉也有不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看法。

    簡單地說吧。

    首先,儉以養德。

    因為儉,對生活有節制,對自已的欲有所節制,無妄則無害。你認同。

    其次,儉是對別人的尊重。

    只要你是社會人,你所吃所穿所用,都是由勞動所出。不浪費,是對別人尊重。

    最後,儉能持家。

    儉雖不能生錢,但能存錢,人有旦夕禍福。萬一遇到不期之事,能解你然眉之急。

    說你不認同,也是對的。

    你整天節儉,彷彿要活得永遠似的。缺少生活樂趣。

    節儉,壓抑自已的慾望,無慾無求,容易不思進取,滿足於對自已的刻薄,而沒生活的競爭力。為自已的碌碌無為找藉口。

    節儉有不同的定義。有的在吃上節儉,但在用上卻揮霍無度,有的在穿上節儉,但在玩的方面奢侈無比。有的是表面形式,並沒內涵核心。如歷史上的梁武帝肅衍,崇禎,道光,都是節儉的楷模。應該形成“節約型社會”其結果呢,他們統治時期,貪汙腐敗都是名列前茅。

    者見仁,智者見智。

    節儉不如勤儉。光儉而不勤,猶如抽水斷流,無源之水。

    非得用自已的親身事例來說,只能這樣說:我懶,但我儉。

    也就是說,我認不吃,我也不想動。所以現在仍是一個無害的“貧下中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知道汪蘇瀧的《第一首情歌》的歌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