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藏
-
2 # 國戰棋
起了不太好的影響,崇尚古人,重視院體臨摹,忽略藝術的性靈及創造性,造成清代繪畫作品多數刻板,如果不是清初四僧及揚州八怪的出現,清朝的畫不值一看
-
3 # 手機使用者高山之鷹
清四王的畫風是有垢病的。從明四家到四王很顯然,四王的藝術成就、和藝術思想就給人一種千畫一面,四個人的畫風幾乎完全一樣。在技法上沿襲了董源,元朝的黃公望的衣缽沒有象“四僧”中的弘仁,石濤敢於在技法上別開生面。四王的技法披麻皴加橫點,這種因循守舊的藝術思維桎梏了他們的藝術成就就不足為怪了。他們四人很滿足已有的這種所謂成就。不願跳出來象石濤一樣去變革,而藝術的生命就是創新,創新是要付出代價的歐洲的凡高,活著的時候只買了一張畫他以自已的生命來抗爭堅持自已的藝術,思維技法。而要迎合世俗就會象四王一樣在自己的藝術之路上,不敢越雷池一步。以上一點粗淺見解。望指正。
清初四王信奉董其昌的藝術主張, 崇拜“元四家”。致力於摹古或在摹古中求變化,注重筆墨,集古大成,自出機杼,迎合了封建貴族的審美口味,取得了清朝統治者的支援而被奉為“正統”,達到了古代山水畫筆墨表現的最高境界。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選一) 紙本水墨或設色 每開縱四四·五釐米 橫二九·七釐米
由於“四王”繪畫得到清廷貴族的利用和推崇,“四王”畫風從清初到鴉片戰爭的二百年間影響不衰,尤其是在山水畫中的壟斷地位難以動搖。他們的畫風在清代瀰漫在北京以皇帝為中心的貴族士大夫社會中間,皇家畫院和皇室、大臣都畫這種山水畫。他們的追隨者更是甚眾,形成綿綿不絕的傳派。王翬的傳派叫“虞山派”,成名者有楊晉,宋駿業,上睿等;而另三王形成的“婁東派”,成名的有唐岱,董邦達,黃鼎,方士庶張宗蒼,錢維城等。後來他們的子弟孫輩,同宗族人又流衍為“小四王”,即王昱,王愫,王宸,王玖。“後四王”王三錫,王廷之,王廷同,王鳴韶。在不重獨創而重師承門派的保守風氣中,“四王”畫風被後繼者演變成一成不變的模板化,而這也恰恰成為它趨於衰落的開端。
清 王原祁 仿吳鎮山水圖軸 紙本水墨 故宮博物院藏
另一方面,“四王” 對前人筆墨的總結和概括,對中國山水畫在抽象化,符號化等方面的發展,甚至當代山水畫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對後人瞭解,學習以及臨摹古代山水畫特別是“元四家”的繪畫給了一個很好的範本,甚至是“教科書”式的模板。
清 王鑑 九夏松風圖軸-全形
除此之外,“四王”對山水畫中筆墨構成方式及其抽象表現力的關注,已經超過了筆墨再現物象的能力的關注,真實物件的寫實形式對於他們已經沒有意義了。這種注重繪畫的形式感的創作思路,對當代一些山水畫家的繪畫有著重要影響。當代一些畫家的山水畫在走向抽象、概括和設計的過程中,不能不說“四王”這種思想已前於他們並給予示範。只不過“四王”所表達的方式更含蓄,而現代山水畫只是走的更遠一些而已。
王翬 仿黃公望山水軸
縱觀“四王”的山水畫,他們的藝術態度是極其認真的,雖然講究筆墨趣味,但絕非遊戲。他們對於山水畫的藝術追求在於藝術語言的單純化。這一現象是符合藝術規律的。他們在藝術上強調“日夕臨摹”,“宛然古人”,是他們山水畫創作的一大傾向。他們注重畫面的形式變化,而對自然美景有所忽略。但是,藝術家有權選擇自己的興趣重點,而且,他們的畫風在當時社會的存在是適合的,是有其歷史必然性的。他們的繪畫同樣對整個清代畫壇影響巨大,對現代山水畫的發展也是有所啟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