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蔣營平涐影紫味少

    倚天萬里須長劍。——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水龍吟·舉頭西北浮雲》劍名言

    劍是正義的僕人。——英國作家埃·斯賓塞

    提三尺劍以定四海。——唐代史學家吳兢

    草木竹石皆可為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

    龍威虎振,劍拔弩張。——南朝·梁書畫家袁昂《古今書評》劍的名言

    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比喻三國時代書法家韋誕的剛健有力與飽滿峭拔的書法藝術。

    劍老無芒,人老無剛。——明代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二回。這兩句大意是:劍陳舊了就沒有鋒芒,人老了就失去了剛強。兩句以“劍老無芒”作喻.說明人老了就會失去年青時鋒芒畢露的剛強,變得柔弱怯懦起來。可用於表現老年人自謙,自嗟或嘆老的感情。

    傷人之語,劍戟之痛。——東晉醫學家,道教學者,煉丹家葛洪

    劍就是我們的雄辯家。——馬格

    徵人拔劍起,兒女牽衣泣。——南朝梁詩人何遜《見徵人分別詩》

    南朝·梁·何遜《見徵人分別詩》。這兩句大意是:應徵者撥出寶劍,起身出發,兒女們牽衣哭泣,依依不捨。《見徵人分別詩》表現軍隊開赴前線時的送別場面,應徵者拔劍出發,表現出一種毅然的果決。親人的牽衣哭泣與前句形成對比,從反面襯托出英雄的氣魄。~兩句與下四句“侯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且當橫行去,誰論裹屍入”一起,塑造出一個充滿愛國主義熱忱的徵人形象,呈現出一種壯烈的氣氛與偉岸崇高的美感。詩歌化用漢樂府民歌《東門行》中“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的詩句,可以看出漢樂府對文入詩作的深遠影響。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唐代詩人李白《塞下曲六首》劍名言

    見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Murano: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句注。這裡泛指入侵敵軍的首領。這兩句大意是:願用腰中所掛的寶劍,徑直去斬殺入侵的敵軍首領。這兩句借用了西漢傅介子出使西域.計斬Murano王的典故,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激情。可化用以表現邊防戰士立志抗擊入侵之敵,為國立功的豪邁氣魄。

    讀書與磨劍,旦夕但忘疲。——五代南唐詩人李中《勉同志》

    五代·南唐·李中《勉同志》。磨:磨練。但:只。這兩句大意是:讀書學習與習武練劍,從早到晚只是樂此不疲。學文練武是封建士大夫為求取功名而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此種追求以唐代為最,故此語出自唐人之口非常自然。“旦夕但忘疲”一句,洋溢著一種自信、滿足的欣喜,反映出唐代尚文習武以求取功名的時代風尚。讀書、習武本是十分緊張的事,而詩句寫得輕鬆、通脫,反映出一種積極用世的思想,充滿著熱情的精神力量。

    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唐代詩人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

    唐·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這兩句大意是:你身靠長劍,情緒激昂,我為你高歌一曲.以壯行色。這是作者送友人出征之作。上句寫友人赴邊時的英姿,下句寫自己送行時的豪情。這裡沒有叮嚀周至之語,也不見留戀顧盼之態,字裡行間充滿著慷慨報國的意氣和祝友成功的深情,在送別詩中別具一格。

    慷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還陝述懷》

    唐·李世民《還陝述懷》慷然:意氣激昂貌.為人民大眾謀利益,不圖個人功名.

    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唐代詩人李白《臨江王節士歌》劍的名言

    唐·李白《臨江王節士歌》。倚天劍:想象中靠在天邊的長劍。長鯨:大鯨魚.此喻惹事作亂的元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冷2天一洗頭,可這頭上怎麼摳出好多“白泥”?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