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音、一些具體情況下的語言表述等等,都可以區別的出來。
1、看語言表示。例如即使同樣住在市郊,上海人管去市區叫“去市區”,上海本地人管去市區叫“去上海”(尤以一些50歲以上的上海本地人為明顯)
2、口音不同,這個可能北方來的朋友聽不出來,但上海人都聽得出來。
3、老家在哪裡?上海人多半為晚清民國時期移居上海的移民後裔,多有一個“老家”的概念,其中又以江、浙以為主,另外還有一些是廣東、福建人。上海本地人多為1958年因為行政區劃改革,從江蘇省併入上海的那一人群,另有部分是清朝及更早時期就住在那時候的上海縣的那些人的後裔。而無論是哪一類,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他們基本上都是世代居住於此。
4、看家裡的陳設。曾經在一個上海本地人為主的社群做過口述訪談,去居民家中走訪時,發現隨便都能拿出一個用了上百年的器物,有些還是床、梳妝檯、碗櫃等大件傢俱。而如果是上海人,就不一定會有這樣的大件傳家物品了。
5、看觀念。上海人因為已經幾代人從事工商業,所以觀念上更加開放。上海本地人很多要從80後這一代才開始不做農業,所以觀念上更加傳統,還會帶有一些農業社會的風俗習慣。
做個總結,打一個簡單的類比
上海人,類似於臺灣的外省人
上海本地人,類似於臺灣的本省人。
口音、一些具體情況下的語言表述等等,都可以區別的出來。
1、看語言表示。例如即使同樣住在市郊,上海人管去市區叫“去市區”,上海本地人管去市區叫“去上海”(尤以一些50歲以上的上海本地人為明顯)
2、口音不同,這個可能北方來的朋友聽不出來,但上海人都聽得出來。
3、老家在哪裡?上海人多半為晚清民國時期移居上海的移民後裔,多有一個“老家”的概念,其中又以江、浙以為主,另外還有一些是廣東、福建人。上海本地人多為1958年因為行政區劃改革,從江蘇省併入上海的那一人群,另有部分是清朝及更早時期就住在那時候的上海縣的那些人的後裔。而無論是哪一類,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他們基本上都是世代居住於此。
4、看家裡的陳設。曾經在一個上海本地人為主的社群做過口述訪談,去居民家中走訪時,發現隨便都能拿出一個用了上百年的器物,有些還是床、梳妝檯、碗櫃等大件傢俱。而如果是上海人,就不一定會有這樣的大件傳家物品了。
5、看觀念。上海人因為已經幾代人從事工商業,所以觀念上更加開放。上海本地人很多要從80後這一代才開始不做農業,所以觀念上更加傳統,還會帶有一些農業社會的風俗習慣。
做個總結,打一個簡單的類比
上海人,類似於臺灣的外省人
上海本地人,類似於臺灣的本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