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72511428639

    首先是倡導階段。

      這一般是企業高層領導人對這個企業經營中的九對關係中的某個或者全部,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之後,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處理協調這相應關係的標準和要求,這就形成了他個人的相應的價值觀念。為了謀求這種價值判斷的實現,他一方面會不斷地向他人講說這種價值觀念,以讓他人認知、理解、並最後接受,成為每個人行為選擇的指南和標準。另一方面又會謀求把這價值觀念用警句、格言,準確、形象、簡潔地表達出來,以便讓人容易理解、記憶和傳播。

      其次是泛化階段。

      這時企業的大多數人,已理解企業高層領導人所倡導的價值觀念,也準確地把握了其內在含義,但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要以這種價值觀念為選擇的依據和判斷的標準。企業領導人為了讓這種價值觀念變成企業所有人的行為準則,會對由相應價值觀念提煉的警句、格言所表達的價值關係進行反反覆覆地灌輸,從而讓企業員工逐漸接受警句、格言所表達的價值觀念,並內化為自己行為的標準和要求。

      然後是標準化階段。

      這就是把這種價值觀念所表現的標準和要求,直接轉化為強制實施的規章制度。即把警句格言所表達的價值觀念變成每個人的行為標準,與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掛起鉤來,迫使企業員工按照這種價值觀念的要求約束自己的行為。使這種警句、格言所表達的價值觀念,不僅是嘴上說說,而且要落實到每個人的行動上。

      最後是習慣化階段。

      不但重複的警句、格言所表達的價值觀念,變成人們的行為規範要求之後,只要延續一定的時間,它就會變成人們所自覺遵循的一種習慣。因為由價值觀念轉化成的制度規範,把價值觀念的要求與每個人的利益緊密聯絡起來了,使每個人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按照由這相應價值觀念轉化來的制度規範來選擇自己的行為。當這種外在強制經過長時間地反覆後,也就逐漸內化為自身的行為習慣,形成近似本能的反應,就像熟練的汽車駕駛員遇到特殊情況,不用思考,手腳就會自然而然地採取相應措施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塞:十字軍東征怎樣兵種搭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