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於伊耆氏
出自帝堯時期枝國首領叢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國名紀》及《姓氏考略》、《莊子》等記載,相傳上古帝堯時期有崇(今河南登封)、枝(今湖北宜城)、胥(今山東淄博)、敖(今江西上高)四個古國。
叢,就是其中枝國的首領,因此稱作“叢枝”。這四個古國原本都不在帝堯的聯盟勢力範圍,而帝堯為擴張勢力,征伐了這四個小國,不久即高奏凱歌,這樣,枝國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帝堯的勢力範圍內的一個諸侯,叢枝亦從此成為帝堯屬下之臣。
2、源於匈奴族
出自西漢時期車騎將軍金日磾,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據史籍《池北偶談》記載,金日磾當時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十四歲時即為漢軍大將霍去病所擄,成為漢武帝劉徹廷下一名馬伕名為叢地楨,以後為漢武帝所賞識。
後因金日磾指揮匈奴俘虜為大漢王朝鑄金人以祭天,所以漢武帝特賜其為金氏,名日磾,封為車騎將軍。漢武帝去世時,遺詔金日磾與霍去病之弟大將軍霍光共同輔佐漢昭帝。金日磾盡忠職守,不敢怠惰,後因功被封為秺侯。
他的子孫後代從此累世在大漢朝廷為官,傳歷七代,直至王莽篡權、西漢滅亡之時方逐漸衰落。金日磾的後裔子孫後來逐漸遷居於叢家峴(今山東威海文登),遂以居地“叢家峴”之“叢”字為姓氏,稱叢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叢氏正宗。
3、源於地名
相傳到公元八世紀末葉唐朝德宗李適執政時期(公元780~805年),忠臣吏部尚書梅伯高被奸相盧杞誣陷遇害。梅伯高之子梅良玉逃脫後,到大臣陳東初(一稱陳日升)家假為家僮。陳東初與梅伯高結交甚密,是同年科舉摯友,是前任吏部尚書,梅伯高出任吏部尚書就是他的保舉。
在梅伯高被害後曾血祭祀摯友。後來他終日尋梅伯高之子不見,心裡一直非常難過。這一年,陳東初與妻子兒女在梅花盛開時飲酒賞梅,暗祝梅花如開得更盛,梅家則復仇有望。不料,當天夜裡風雨交加,所有的梅花幾乎都被摧殘,陳東初見狀大失所望,準備棄家入山。
陳東初的女兒陳杏元來到梅花前祝福,而梅良玉亦在梅花前暗自祝願。第二天,果真梅開二度,陳東初大喜。在梅花二度開放時,陳東初終於得知自己家裡的僕僮即梅良玉後,欣喜若狂,便將愛女陳杏元許配給他。
後盧杞又欲加害於陳東初,便奏明皇帝將陳杏元封為御妹嫁至外邦,並將陳東初夫婦下到大牢中。被迫到外邦和親的陳杏元則由梅良玉相送,一程淚一程血地行至邯鄲,雙雙攜手登上武靈叢臺,由此泣血哭別。
這段感人的歷史被世人記作《二度梅》。傳說,在梅良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叢臺之名為姓氏者,稱叢氏,世代相傳至今。這有待進一步考證。
4、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長白山先民傳》記載:滿族叢尼勒氏,亦稱崇吉喇氏,滿語為Congnile Hala,世居烏拉(今吉林永吉)、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鄂漠和蘇魯、佛訥赫托克索等地。
還有一說為烏蘇里江流域)、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後有蒙古族、回族引為姓氏者。
擴充套件資料:
截止到2014年8月,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的叢姓總人口約為41萬餘,人口總數相當於桑、甄、華等姓,為第233位的姓氏,約佔全華人口的0.027%,主要分佈在全國200多個縣市中。叢姓主要分佈在山東省、遼寧省和黑龍江省,這三個省份的叢姓人口約佔叢姓總人口的76%。
其次分佈在吉林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陝西省、陝西省、甘肅省和河南省,這些省份的叢姓人口又佔叢姓總人口的19%,總體而言,全國叢姓人口的分佈以華北、東北和西北等北方地區為多。
1、源於伊耆氏
出自帝堯時期枝國首領叢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國名紀》及《姓氏考略》、《莊子》等記載,相傳上古帝堯時期有崇(今河南登封)、枝(今湖北宜城)、胥(今山東淄博)、敖(今江西上高)四個古國。
叢,就是其中枝國的首領,因此稱作“叢枝”。這四個古國原本都不在帝堯的聯盟勢力範圍,而帝堯為擴張勢力,征伐了這四個小國,不久即高奏凱歌,這樣,枝國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帝堯的勢力範圍內的一個諸侯,叢枝亦從此成為帝堯屬下之臣。
2、源於匈奴族
出自西漢時期車騎將軍金日磾,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據史籍《池北偶談》記載,金日磾當時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十四歲時即為漢軍大將霍去病所擄,成為漢武帝劉徹廷下一名馬伕名為叢地楨,以後為漢武帝所賞識。
後因金日磾指揮匈奴俘虜為大漢王朝鑄金人以祭天,所以漢武帝特賜其為金氏,名日磾,封為車騎將軍。漢武帝去世時,遺詔金日磾與霍去病之弟大將軍霍光共同輔佐漢昭帝。金日磾盡忠職守,不敢怠惰,後因功被封為秺侯。
他的子孫後代從此累世在大漢朝廷為官,傳歷七代,直至王莽篡權、西漢滅亡之時方逐漸衰落。金日磾的後裔子孫後來逐漸遷居於叢家峴(今山東威海文登),遂以居地“叢家峴”之“叢”字為姓氏,稱叢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叢氏正宗。
3、源於地名
相傳到公元八世紀末葉唐朝德宗李適執政時期(公元780~805年),忠臣吏部尚書梅伯高被奸相盧杞誣陷遇害。梅伯高之子梅良玉逃脫後,到大臣陳東初(一稱陳日升)家假為家僮。陳東初與梅伯高結交甚密,是同年科舉摯友,是前任吏部尚書,梅伯高出任吏部尚書就是他的保舉。
在梅伯高被害後曾血祭祀摯友。後來他終日尋梅伯高之子不見,心裡一直非常難過。這一年,陳東初與妻子兒女在梅花盛開時飲酒賞梅,暗祝梅花如開得更盛,梅家則復仇有望。不料,當天夜裡風雨交加,所有的梅花幾乎都被摧殘,陳東初見狀大失所望,準備棄家入山。
陳東初的女兒陳杏元來到梅花前祝福,而梅良玉亦在梅花前暗自祝願。第二天,果真梅開二度,陳東初大喜。在梅花二度開放時,陳東初終於得知自己家裡的僕僮即梅良玉後,欣喜若狂,便將愛女陳杏元許配給他。
後盧杞又欲加害於陳東初,便奏明皇帝將陳杏元封為御妹嫁至外邦,並將陳東初夫婦下到大牢中。被迫到外邦和親的陳杏元則由梅良玉相送,一程淚一程血地行至邯鄲,雙雙攜手登上武靈叢臺,由此泣血哭別。
這段感人的歷史被世人記作《二度梅》。傳說,在梅良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叢臺之名為姓氏者,稱叢氏,世代相傳至今。這有待進一步考證。
4、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長白山先民傳》記載:滿族叢尼勒氏,亦稱崇吉喇氏,滿語為Congnile Hala,世居烏拉(今吉林永吉)、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鄂漠和蘇魯、佛訥赫托克索等地。
還有一說為烏蘇里江流域)、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後有蒙古族、回族引為姓氏者。
擴充套件資料:
截止到2014年8月,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的叢姓總人口約為41萬餘,人口總數相當於桑、甄、華等姓,為第233位的姓氏,約佔全華人口的0.027%,主要分佈在全國200多個縣市中。叢姓主要分佈在山東省、遼寧省和黑龍江省,這三個省份的叢姓人口約佔叢姓總人口的76%。
其次分佈在吉林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陝西省、陝西省、甘肅省和河南省,這些省份的叢姓人口又佔叢姓總人口的19%,總體而言,全國叢姓人口的分佈以華北、東北和西北等北方地區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