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如水,給萬物披上一層迷離的輕紗,有兩個人散佈於庭院之中……這是《記承天寺夜遊》中描繪的鏡頭,散步之人就是蘇軾與他的好友張懷民。當時兩人都被貶於黃州,成為有名無實的“閒人”。但蘇軾毫不氣餒,正在他“解衣欲睡”之時,看到“月色入戶”,頓生雅興,隨即“欣然起行”,去享受這份美妙的景緻。
但“無與為樂者”,獨自享受很覺得無聊苦悶,“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兩人都有著廣闊的胸懷,於是兩人共同欣賞著眼前的美景。文章最後寫道“何夜無月?何處無竹白?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是啊,哪裡能沒有良辰美景,只是缺少像他們超脫、豁達、淡泊名利的人罷了。
現實生活中,辜負了美麗的而掃興的人和事還少麼?人們忙碌的腳步之中,時常回旋著如此的言語:“誰誰誰又升官了,明天咱也得趕緊送禮!”“孩子現在的職位太低了,去走走後門吧。”“嘿嘿,某某長,某太太,在此見到您真是我的福分呢!”即使眼前有花容月貌,也蕩然無存了。
世人只知道整天的攀高相比。在名利的潮水中顛來覆去,只要能升官發財,就會不擇手段,甚至連最起碼的自尊都拋到九霄雲外,哪裡有片刻,使自己靜下心來,摘下面具,撫摸自己的心靈,去發現與欣賞身邊的“美麗景色”呢。世界之所以美好,不是因為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不是因為豪華奢侈的家居裝飾,不是因為舉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機關算盡,而是人情的溫馨。
淡泊一點名利,關心一下身邊的弱小者,不要踐踏任何一片心的芳草地,讓純潔而神聖的天使在世界永駐。“世界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用愛心擦亮這雙慧眼,都具有蘇軾那樣高潔傲岸的情懷,摒棄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風習。請那些碌碌於塵世中的人們,張開這雙發現美慧眼吧,因為只有你發現美,才會愛美,並用汗水把我們的世界建設的更加美麗和富足。
月色如水,給萬物披上一層迷離的輕紗,有兩個人散佈於庭院之中……這是《記承天寺夜遊》中描繪的鏡頭,散步之人就是蘇軾與他的好友張懷民。當時兩人都被貶於黃州,成為有名無實的“閒人”。但蘇軾毫不氣餒,正在他“解衣欲睡”之時,看到“月色入戶”,頓生雅興,隨即“欣然起行”,去享受這份美妙的景緻。
但“無與為樂者”,獨自享受很覺得無聊苦悶,“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兩人都有著廣闊的胸懷,於是兩人共同欣賞著眼前的美景。文章最後寫道“何夜無月?何處無竹白?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是啊,哪裡能沒有良辰美景,只是缺少像他們超脫、豁達、淡泊名利的人罷了。
現實生活中,辜負了美麗的而掃興的人和事還少麼?人們忙碌的腳步之中,時常回旋著如此的言語:“誰誰誰又升官了,明天咱也得趕緊送禮!”“孩子現在的職位太低了,去走走後門吧。”“嘿嘿,某某長,某太太,在此見到您真是我的福分呢!”即使眼前有花容月貌,也蕩然無存了。
世人只知道整天的攀高相比。在名利的潮水中顛來覆去,只要能升官發財,就會不擇手段,甚至連最起碼的自尊都拋到九霄雲外,哪裡有片刻,使自己靜下心來,摘下面具,撫摸自己的心靈,去發現與欣賞身邊的“美麗景色”呢。世界之所以美好,不是因為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不是因為豪華奢侈的家居裝飾,不是因為舉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機關算盡,而是人情的溫馨。
淡泊一點名利,關心一下身邊的弱小者,不要踐踏任何一片心的芳草地,讓純潔而神聖的天使在世界永駐。“世界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用愛心擦亮這雙慧眼,都具有蘇軾那樣高潔傲岸的情懷,摒棄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風習。請那些碌碌於塵世中的人們,張開這雙發現美慧眼吧,因為只有你發現美,才會愛美,並用汗水把我們的世界建設的更加美麗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