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爛柯人

    首先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太平天國的官制始終都是比較複雜的,只是天京事變後進一步混亂了,以至於可以用“混亂不堪”來形容。

    在太平軍正式起義之前,便已經開始在隊伍中設立軍職。最初,太平軍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每軍中各設有軍長、副軍長、先鋒長及所屬百長、營長等官。不久後又仿照《周禮》,將各級軍官改為軍帥、師帥、卒長和兩司馬。

    到咸豐元年(1851年)時,洪秀全稱天王,設立有四軍師——左輔正軍師、右弼又正軍師、前導副軍師、後護又副軍師,同時又設五軍主將,統率侍衛、總制、監軍及軍帥以下官員。

    當年秋冬時,太平軍在永安封王,五軍主將改為東、西、南、北、翼五王,分別由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和石達開擔任,其中西王、南王、北王和翼王,均受東王楊秀清節制。同時又增加了丞相、檢點、指揮、將軍等級。

    1853年3月,天平天國定都天京(今江蘇南京),又增設侯爵,形成了王、侯、丞相、檢點、指揮、將軍、總制、監軍、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兩司馬十三等官階制度。

    在太平天國的官制中,王、侯是爵,丞相以下是官,形成了朝內和軍中官兩套體系。朝內官以丞相為最高,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有正、又正、副、又副四人,共二十四人;以下另設有檢點三十六人,指揮七十二人,將軍一百人。

    軍中官體系中,以總制最高,以下依次為監軍、軍帥,監軍與軍帥,每軍各設一人。其中,軍帥以下,轄有師帥五人,旅帥二十五人,卒長一百二十五人,兩司馬五百人。平時軍帥獨負管理訓練之責,戰時由總制、監軍實行統轄。丞、檢、指、將奉命出征,則統率數軍,總制以下均受調遣。

    此外,在太平天國中還有守土和鄉官。直接管理地方行政的官員稱守土官,有郡總制和縣監軍,均由中央政府任命;縣以下地方各級政權,則參照軍隊組織設有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兩司馬、伍長等,由鄉民公舉,稱鄉官。

    以上三個職官系統中,官階的區別並不分明,甚至非常混亂,尤其是朝內與軍中官更是如此。可以說,即便不考慮太平天國後期,其前期的官制體系已經混亂不堪,令人頭大。

    到天京事變以後,楊秀清被殺害,韋昌輝與秦日綱被處死,石達開又負氣出走,使得天平天國元氣大傷。更為重要的是,原本許多職官都遭受牽連,數以萬計的人在這場浩劫中喪命,使得洪秀全不得不重新啟用新人。

    洪秀全當時沉迷於歌舞昇平之中,依然是糊里糊塗,只能透過大肆封王來提拔新人。如此一來,太平天國內幾乎邊地是王,以至於連洪秀全自己都難以將爵位與人名相對應。

    而且,由於洪仁玕主政時又推行過改革,將爵位與軍中官的職責相互打亂,造成了軍中諸將與朝中爵位之間互動交叉,使得名銜與實際職務更加混亂。

    到太平天國末期,為了加強天王的集權,在大肆推行封王手段的同時,又將爵位搞成虛銜,並無實權。受此影響,使得朝中又不得不再設定新的官員,或是命之前的官員來監管事務,使得天平天國的職官一片混亂。

    深究起來,太平天國的職官之所以混亂,最為重要原因便是其統治者缺乏足夠的統治經驗,他們在宣揚與舊社會、舊傳統決裂的同時,又盲目地從舊典籍中照搬照套,形成了幾套不倫不類的職官體系,又使得彼此之間相互交叉,職責不明。

    而隨著洪秀全的日益腐敗和楊秀清等核心領導的離開,太平天國內部更是亂成了一鍋粥,使得官制難以用體系來形容,堪稱一團亂麻。透過如此混亂的職官情況,也足以反映出這次農民起義,是必然要失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醫院上班,沒有五一假期,想去旅遊找什麼理由讓領導同意並且不會被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