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力始
-
2 # 萊茵的黃金
偷襲珍珠港是一個典型的以軍事需要綁架戰略需要的案例。單純從軍事上來說,偷襲珍珠港是一次空前成功的行動,從策劃、情報、兵力運用、戰果等各方面都是接近完美的;但是,如果考慮到更大的政治和戰略因素,這一決策是極其愚蠢而短視的。不斷的小失敗,能消磨敵人的戰鬥意志,而一次慘烈的大失敗,卻反而會令敵人同仇敵愾,絕不屈服。
1941年日本佔領了法屬印支半島南部,美國立即宣佈對日石油禁運。此後,日本的石油命脈被斷,剩下的唯一活路就是攻取荷屬東印度的油田。而為什麼進攻荷屬東印度就一定要先進攻美國呢?
日本海軍的理由是,由於美國在菲律賓部署了B-17遠端轟炸機,日本南下進攻荷屬東印度的艦隊很可能遭到美國的空襲。駐菲美軍和駐馬來亞英軍也一定會援助荷屬東印度。屆時,如果不先拔掉菲律賓、馬來亞、新加坡這幾個“釘子”,日本南下部隊的側翼將面臨威脅。所以,日本方面判定,要石油,就必須先跟美英開戰。
馬尼拉機場的美軍B-17轟炸機
馬尼拉的美軍醫療隊
從1905年以來,日本海軍就一直醞釀對美作戰。一直到山本掌控海軍之前,日本海軍設想的都是所謂“漸減邀撃作戦”,就是先殲滅美國在東南亞的少量部隊,再等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跨越大洋而來。日軍在美軍西進途中,中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附近海域使用潛艇、飛機、魚雷艦等不斷襲擾、削弱其力量。最後在美艦疲憊不堪到達日本外海的硫磺島附近時,以逸待勞的日本艦隊主力就可以與之決戰。應該說,漸減邀擊戰略是很有預見性的,對美軍行動的預判,跟美軍實際制定的“彩虹計劃”近乎一致。
山本受到新興起的艦載航空兵戰術的影響,認為大炮鉅艦時代已經過去,用一次簡單偷襲便可殲滅美軍主力是可能的。既然能夠一次性殲滅太平洋美軍,為什麼非要冒險搞“漸減邀擊戰略”?山本的如意算盤是,太平洋美軍一旦消滅,美國國內主和、主談判的勢力就會上臺,跟日本達成有利的妥協條件。
這一判斷事後證明是非常愚蠢的。恰恰是美國在珍珠港被偷襲的太慘,國內居然同仇敵愾,原本的反戰主和勢力竟然也都站在了羅斯福一邊,美國戰爭機器迅速開動。
如果當時日本能夠沿用“漸減邀擊戰略”,太平洋艦隊可能要經歷大半年才能到達日本附近,這段時間內的小失敗、小傷亡,反而能讓美國國內的反戰勢力佔上風,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消耗美國國內的戰爭意志。
回覆列表
貧道認為,拋開民族仇恨,道德正義不談,日本轟炸美國珍珠港的決策,並不愚蠢,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日本轟炸珍珠港想達到什麼目的?轟炸珍珠港的作戰計劃,是臭名昭著的日本戰犯,山本五十六制定的,因為他經過深入的分析,得出結論,美國不可能一直保持中立,最後一定會參戰,結束世界大戰。
美國透過二戰,保持中立向參戰國傾銷武器,大發戰爭財,國家實力暴漲,可是當兩大集團打的兩敗俱傷時,美國一定希望結束戰爭,然後自己獨霸世界。
所以既然早晚都有一戰,何不先下手為強?
為中日戰場爭取時間,吞併中國。當時,中日戰場陷入了焦灼狀態,隨著戰線的拉長,日本不論是戰爭資源,還是兵源都極為缺乏,日本高層也觀察到日本已漏敗像,這時候若是美國再橫插一腳,日本必敗無疑。
因此,轟炸珍珠港,能出其不意收到奇效,打擊美國的力量,讓他一年半載反不過勁來,這樣就為日本爭取了一年多的時間,若是日本在一年內結束戰爭,那麼日本將收穫巨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