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課題研究?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是對於基本的一些要點,我個人認為都是相通的。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還要分物件,一般老師的話應該對於這個問題沒有太大的疑惑,可能新晉老師會有點不清楚關於課題研究的相關申請報告書的書寫,但是此篇回答僅獻給做科研的學生們。
1 首先課題型別要分類。課題研究也有分類,有些課題研究需要實質性的實驗,有些課題研究只需要理論研究,還有些課題研究需要實踐或外地考察等等。
本文不對每一型別課題展開敘述,僅做一些相通的準則方法介紹。
2.在進行研究生活開始其實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的課題所屬型別,當然許多老師的研究方向有很多,可能同時包括理論性和實驗性的,所以既然要做課題研究,那麼前提是要找到課題,從而明確型別。
3.對於理論性的課題,如何進行研究呢?其實理論性課題研究是一個比較枯燥的過程,因為你不需要做實驗,資料分析也不算多,甚至用Matlab畫圖也不需要多少程式碼,所以理論性研究我個人認為是比較難以寫出高度創新的文章,但是也不是沒有可能,當然在這裡不是打擊一些有抱負志向的學生,只要肯下功夫,拓展課題邊緣,都能寫出非常優秀的文章。那麼理論性研究就需要多關注相關新聞,關注最新會議和最新發布的文獻,要追根溯源,從別人的創新點中找到源頭,思考別人的創新點來源,學習思路和想法。
劃重點:多關注相關新聞,最新會議和文獻,找到專業領域牛人。
4.對於實驗性課題研究,相對而言就要簡單點,但是要設計出一個好的實驗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一定要對實驗的設計下功夫,資料分析要多維度,從實驗到理論文獻的落實需要緊密結合。
劃重點:花功夫設計實驗,多個實驗比較,資料多維度分析。
每一篇文章著手的開始都要思考自己的研究目的是什麼,一定要帶著目標去研究去學習。課題包含的範圍不小,不能一把抓,一定要根據某個點,細心鑽研,追根溯源。
總結來說就是課題分類,確定課題中某個目標方向進行資料查詢或實驗設計,追根溯源。
接下來我發表一些關於如何看文獻的個人建議。
不論哪一類研究,別人的文獻都是需要去研讀的,正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遠。
一篇文獻要看什麼?
一看摘要,摘要濃縮了作者的觀點和結論。
二看結論,結論可以定位你是否對這些結論感興趣或者有所質疑。如果結論沒有引起你的關注,則其他內容可以不看了。
三看圖表,在沒有進行模型分析之前瞭解圖表可以知道作者在做什麼,怎麼做。
四看模型與分析,這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在給出模型時不要急於去看作者的分析,先自己思考如何分析,然後再與作者進行對比。
文獻的閱讀一定要帶著目的和思考,那麼如何將自己的思考過程視覺化,我可以推薦一個我採用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缺點就是文獻閱讀速度降低,適合經典文章的仔細研讀):
在草稿本上準備三個區域,第一個輸入區域,記錄你透過文獻獲得的有效資訊,比如假設條件,模型等。
第二整理區域,該區域對你的輸入進行一個整理,系統化,具體完整化。
第三個區域就是輸出區域,這個區域記錄對你有啟發或者疑惑的地方。
透過這樣一個記錄就可以視覺化文獻閱讀的思考過程,並且能夠記錄自己的想法,還方便查詢,那麼定期整理和綜合歸納自己的輸出部分,就很容易得出一篇新的文章的研究點。
如何進行課題研究?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是對於基本的一些要點,我個人認為都是相通的。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還要分物件,一般老師的話應該對於這個問題沒有太大的疑惑,可能新晉老師會有點不清楚關於課題研究的相關申請報告書的書寫,但是此篇回答僅獻給做科研的學生們。
1 首先課題型別要分類。課題研究也有分類,有些課題研究需要實質性的實驗,有些課題研究只需要理論研究,還有些課題研究需要實踐或外地考察等等。
本文不對每一型別課題展開敘述,僅做一些相通的準則方法介紹。
2.在進行研究生活開始其實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的課題所屬型別,當然許多老師的研究方向有很多,可能同時包括理論性和實驗性的,所以既然要做課題研究,那麼前提是要找到課題,從而明確型別。
3.對於理論性的課題,如何進行研究呢?其實理論性課題研究是一個比較枯燥的過程,因為你不需要做實驗,資料分析也不算多,甚至用Matlab畫圖也不需要多少程式碼,所以理論性研究我個人認為是比較難以寫出高度創新的文章,但是也不是沒有可能,當然在這裡不是打擊一些有抱負志向的學生,只要肯下功夫,拓展課題邊緣,都能寫出非常優秀的文章。那麼理論性研究就需要多關注相關新聞,關注最新會議和最新發布的文獻,要追根溯源,從別人的創新點中找到源頭,思考別人的創新點來源,學習思路和想法。
劃重點:多關注相關新聞,最新會議和文獻,找到專業領域牛人。
4.對於實驗性課題研究,相對而言就要簡單點,但是要設計出一個好的實驗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一定要對實驗的設計下功夫,資料分析要多維度,從實驗到理論文獻的落實需要緊密結合。
劃重點:花功夫設計實驗,多個實驗比較,資料多維度分析。
每一篇文章著手的開始都要思考自己的研究目的是什麼,一定要帶著目標去研究去學習。課題包含的範圍不小,不能一把抓,一定要根據某個點,細心鑽研,追根溯源。
總結來說就是課題分類,確定課題中某個目標方向進行資料查詢或實驗設計,追根溯源。
接下來我發表一些關於如何看文獻的個人建議。
不論哪一類研究,別人的文獻都是需要去研讀的,正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遠。
一篇文獻要看什麼?
一看摘要,摘要濃縮了作者的觀點和結論。
二看結論,結論可以定位你是否對這些結論感興趣或者有所質疑。如果結論沒有引起你的關注,則其他內容可以不看了。
三看圖表,在沒有進行模型分析之前瞭解圖表可以知道作者在做什麼,怎麼做。
四看模型與分析,這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在給出模型時不要急於去看作者的分析,先自己思考如何分析,然後再與作者進行對比。
文獻的閱讀一定要帶著目的和思考,那麼如何將自己的思考過程視覺化,我可以推薦一個我採用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缺點就是文獻閱讀速度降低,適合經典文章的仔細研讀):
在草稿本上準備三個區域,第一個輸入區域,記錄你透過文獻獲得的有效資訊,比如假設條件,模型等。
第二整理區域,該區域對你的輸入進行一個整理,系統化,具體完整化。
第三個區域就是輸出區域,這個區域記錄對你有啟發或者疑惑的地方。
透過這樣一個記錄就可以視覺化文獻閱讀的思考過程,並且能夠記錄自己的想法,還方便查詢,那麼定期整理和綜合歸納自己的輸出部分,就很容易得出一篇新的文章的研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