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520569833600
-
2 # 浪子文齋
我們這裡拜年也叫拜節的,但按我們這裡的拜節風俗,出嫁的姑娘是正月初三回孃家的,沒有例外。除非主家或對方家裡當年有人過世,這樣的話就得等到破五後(初六或之後)才能到別人家裡去拜節。
我的家位於晉冀豫三省交界處的邯鄲涉縣,傳統節日氣氛濃郁,鄉土氣息純樸。抗日戰爭時期,劉 鄧曾駐紮於作為一二九師指揮部;聞名遐爾的五A景區——媧皇宮,離我的村莊只有五里之遙。
每逢初一凌晨拂曉的時候,村裡的年輕人和吹鼓手會成群結隊地,到村後的山裡,把山神廟裡的山神爺話回到村裡過年。吃過早飯後人們就要忙著拜節了。家裡歲數大的,一般不太出門,而是在家裡把好煙好酒,糖果花生點心準備妥貼了。條件好的地面鋪上氈毯,一般條件的也會用草墊或草蓆鋪好了,專等別人到這裡拜年來。一般情況下,做兒子的得守在二老或單親身旁,幫著招呼那些擁入家門的客人們,招呼大男人一般要遞煙敬酒,女人、孩子都糖果點心伺候。完事了主家的兒子一定要送客人出了門後,才能轉身回家。初一這天一般是不出村的,拜的人也都是鄰里和本家的。中午一眨眼就到,做晚輩的這時候又在忙活著一件事,那就是盛上滿滿一碗飯,給雙親送去,在這一天中午,兒女雙全的老人,都是不會開灶做飯的。有幾個兒女就是幾碗飯,吃不了晚上熱著吃。當然遠嫁的除外(現在知道做父母的為啥不願意讓閨女遠嫁了吧)。
黑夜過去就是初二黎明。這天是要到舅舅家裡拜節去的,現在條件好,隔村的都可以開著車去了,……
簡短截說就到了初三,這一天不但對一個過嫁的姑娘來說是件大事,而且對女婿及外孫子(女)來說也是是件皆大喜歡的大事。除非有特殊情況,不然一家子上丈母孃家裡拜節是不能缺員的。否則這姑娘跟她的孃家都會很沒面子喲!
我 媳婦孃家是鄰村的,相距不足八里,剛結婚那幾年去時,最好的交通工具是腳踏車。有一個孩子時,就讓他坐前面大梁上,媳婦坐在車後座上,現在想來騎車帶人可夠累的,但當時心裡那個美啊,就算再加一個人,渾身也有使不完的力氣。但五年後真的又添一個小兒子出世了,一輛車帶四個人畢竟有點困難,於是那個大點兒的,單獨騎一輛腳踏車,我們仨騎一輛……
到了她的孃家,自然先寒喧一下,看看泰公泰母吃好了穿好了,讓二老坐(站)在上首,先是朝著那個宗親三代的牌位拜上一拜,然後就向皇上當朝那樣,我們一家四口齊刷刷跪下,山呼爹(娘,姥姥)。磕完了雙響,哎呀看老兩口高興的,趕緊著從衣袋裡掏出壓歲錢來,媳婦走到大兒子面前說了一句:壓歲錢一定自己攢好,回去後就放存錢罐裡,等你存滿的時候,我再貼點錢給你買個好玩具啊(其實那個罐子像有魔力似的,從來就沒有滿過。)回頭又對著小兒子說乖乖,這錢你知道怎麼花的嗎?我給你放起來,別學你哥不會過日子!
然後呢,就是泰公泰母的左鄰右舍及親戚朋友,一個都不能少。好傢伙,跟大年初一在家時一樣的忙活。轉一大圈回到她孃家時,也就該著吃中飯了。老丈人越是說要多弄幾個菜上來,我跟媳婦這裡就越趕緊說,隨便兩個就成,可弄來弄去滿滿一桌子就沒了地兒。
好在他們就這一個姑娘,飯桌上不但飯菜沒人跟我們爭,更不會像別家那樣幾個姑爺聚到一起,你灌我個慒懂,我敬你個醉貓。那時我也是個實在人,吃得很飽,但泰母還不罷手,說著就熬湯去。說是熬湯,其實是下餃子。這推推讓讓之間滿滿一碗餃子又下肚了。不信?我張開嘴你瞅瞅,最上面的那個餃子還擱在嗓子眼呢。——再往後就不用說了吧,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樣:
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把營歸……
回覆列表
隨時可以回孃家,沒有別的什麼風俗。除了出嫁時,要過三朝。也就是結婚第三天必須回孃家。孃家原本是她家,為什麼要規定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