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hirley滄海1

    相信讀者心知肚明筆者為什麼發此文,但這裡就不再敘述背景,直接表達觀點與主張了。

    宣佈極根資料,是科學與工業的慣例

    超算速度、戰機指數、航母下潛深度、導彈效能資料、衛星觀測精度……試問,這些高科技代表,在公開資料的時候,哪一種不是講的極限資料?哪一種資料不是在各種預設的理論配置下才能實現?哪一種公佈的資料,又能在實際應用中體現?

    更有甚者,很多世界公認的重大科研前沿研究成果,公佈的還是設計追求的資料,連極根資料都算不上的。

    廣汽集團雖然是一家企業,但在電池開發這一項上,性質與上述的並沒有什麼不同的。所以,無論其宣佈的是設計追求的資料,還是已有產品的理論極限資料,都無可厚非,而且是符合科研慣例的行為。

    嚴格講來,即使是其追求的設計資料,只要真正在進行,都值得尊敬,正如當年在超算領域,跨越十億次直接追求百億次的工程,不也受到了普遍的尊敬嗎?

    沒有驗證的質疑與否定,更不科學

    有趣的是,廣汽集團相關部門才公開這樣一組資料,立即遭到了各方的否定,甚至有國家頂級專家直接斷言:是撒謊!

    如此激烈的反應,從自然人的角度可以理解,因為超越了已有的理論認知與同行實踐。但是,科學與技術的進步,不就是對過去認知與常規實踐的超越嗎?試問科學史上哪一次革命性進步是憑已有理論推導而出的?哪一次技術創新不是由工業實踐主導的?

    要否定,也該先進行驗證、檢測吧?什麼時候,對一種科研的成果判定,成了權威們不看不問,想一想就完成了?

    沒有檢驗就下結論,更不科學。憑想想就判定結果,不是科學功夫,是算命大師的功夫!

    縱然是營銷手法,也不是洪水猛獸

    很多先生認為,這就是廣汽的一種營銷手法,但又有什麼問題呢?企業,營銷有什麼錯?不營銷,才是錯吧?

    正如前文講的,要懷疑,要判定真假,就進行科學的檢測,不然,就少給別人戴帽子,更不要去質疑企業的正常行為。

    即使不檢測,即使企業是造假,又有什麼大問題?是產品銷售,自有使用者驗證;是引資目的,投資者該自己核實;是申報專案,自有機構該去驗證。如果沒有,真正的責任都不在企業吧?

    畢竟,作為一種裝置產品的效能資料,要驗證不難,特別是充電速度與行駛里程,太容易檢驗了。它可不是如同各種神藥,沒有簡易的檢測手段的。

    就算這些都還不能應對可能的造假,不還有法律追責的最後選擇嗎?只要消費者有依法意識,社會有執法手段,還怕什麼?

    憑國外同行技術推論進行否定,也是典型的崇洋

    搜看了線上各種似乎很理性的質疑者,有點從可公開佔有的學術資料進行推論,更多的則是引用某國著名企業的產品資料而理直氣壯地否定。

    真令人哭笑不得啊。誰規定的外華人做不到,我們族群的人也就一定做不到?而看這些人的邏輯,更應表達為:外華人沒做到,我們也必須做不到!不然,就是浮誇,就是造假,就是欺騙!

    這是崇洋到了何等的地步啊!

    我在此只想提醒一句,不說國家層面了,僅僅華為已經用事實證明,最傑出最尖端的科技成果,並不是外華人的專利。

    我相信廣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風本田和東風日產奇駿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