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倩的蜂蜜

    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的,這裡就按演義,小說的角度去解讀吧。

    徐庶,本來在家鄉殺了人,逃亡在外,水鏡先生把他推薦給了劉備,作為劉備的軍師,徐庶表現的還不賴,他的才華有了很好的展示。君臣同心,有一個能賞識自己的上司,有一個很好的平臺,對於漂泊,流浪的徐庶來說,這是一個歸宿。

    徐庶打敗曹仁,這件事傳到曹操耳朵裡,曹操當時正在招攬天下英才,為我所用。

    剛好,他的謀士對他說,這個就是徐庶,他是個有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就在咱的地盤,只要把他母親接到身邊,讓他母親寫信給他,不愁他不來。

    然而,曹操太高估自己了,也太低估徐庶的母親了。

    曹操太草率了,有點霸王硬上弓的感覺。徐庶母親沒寫這封信,曹操便假託人寫了。

    就因為這封信,徐庶的母親自殺了。

    從感情的角度角度來說,硬生生的放棄了自己喜愛的那份工作,逼死了自己母親的人,你還會為他效力嗎?

    不會。

    再看天水姜維,姜維年輕有為,有勇有謀,智力過人。

    魏國,並沒有對他委以重任。

    而且昏聵的主將不聽他的建議,愣是丟了城池,成了喪家犬。

    就在前有諸葛堵,後又關興追的情況下,他的母親出現了,而且是坐著諸葛亮的軺車來的。

    諸葛亮對他母親禮遇有加,他的母親也對漢朝抱有希望。

    諸葛亮的個人魅力,能力,以及口碑都是非常好的,他現在給了他很高規格的禮儀,可以說是屈尊了。

    自己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子,能有如此殊榮,兼職逆天了。

    在三國演義裡的原文有:

    維人困馬乏,不能抵當,勒回馬便走。忽然一輛小車從山坡中轉出。其人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搖羽扇,乃孔明也。孔明喚姜維曰:“伯約此時何尚不降?”維尋思良久,前有孔明,後有關興,又無去路,只得下馬投降。孔明慌忙下車而迎,執維手曰:“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維大喜拜謝。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

    要收姜維為關門弟子,平生所學傾囊相授,這是要把姜維當做繼承人來培養啊,這麼好的條件,誰不會動心呢?

    綜上所述,為什麼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而姜維拼了命的效忠蜀漢,這就是原因。

  • 2 # 歷史春秋網

    兩者所處環境不同。徐庶是將劉備看做他終生效命的主子的,劉備得到徐庶,也是如魚得水的,在諸葛亮之前,徐庶是最受劉備信任的謀士,而關羽和張飛也沒有看不起徐庶,而是和大哥一樣,對徐庶尊敬有加。徐庶在劉備這個平臺上,感到有了用武之地。而曹操軟禁了徐庶的母親,這也正是徐庶的軟肋。徐庶是個孝子,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下,他選擇了孝而離開了劉備。但他又有忠的情結,所以進了曹營後,不獻一計。這也是他對劉備的承諾。徐母因此自殺,更加重了徐庶不發一言的承諾。所以徐庶在效忠劉備之後,不再有大的作為。而曹操對於徐庶的行為,也是無可奈何。殺了他,有害賢之名;不殺他,等於養著個閒人。權衡利弊,養著個閒人,比殺了他損害名聲更好,所以成就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故事。

    而姜維對魏國的效忠感情並沒有那麼深,而且,魏國的太守馬遵中了諸葛亮的離間計,將姜維視為叛徒,姜維是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不得已投降諸葛亮的。姜維投降蜀國後,諸葛亮將姜維視作學生,超過了一般人的感情,將自己的本事傾囊相授。姜維是因為受了諸葛亮的知遇之恩,繼承諸葛亮的遺志,而全力效忠蜀漢的。古時侯的愛國觀念沒有現在這麼深,大多數遵奉士為知己者死的觀念。良禽擇木而犧的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魯一能透過飾演《大秦賦》中的“嬴政”顛覆在影迷心中的形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