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家庭條件可以,自己工作也不錯。為什麼不能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一輩子不短不長,每天上班認真工作,下班逗貓和父母逛街,和朋友聊天。我覺得這就是我所說的安逸,那為什麼不能選擇安逸?而要去像以前那樣每天拼死拼活早起學習,到底什麼才是有意義的呢?
7
回覆列表
  • 1 # 啊偉不再笑

    不站隊,只陳述。

    安逸,也是一種稀缺資源。

    追求安逸沒錯,但題主可能把這件事想簡單了,或者題主只是把自己的情況帶到了大多數年輕人身上。

    現如今能安逸生活的人,大約有兩種。

    一是啃瓦片的(家裡有礦),父母在可預見的未來都能提供一個基本保障。

    二是經歷激烈競爭衝出來的,最典型的就是體制內安逸穩定的工作。疫情衝擊之下,“體制內”三個字也多多少少擺脫了一些偏見。

    問題是,公務員好考嗎?

    我是做科研和碩士招生工作的,每年見證著考研人數的新高。但每逢有人問我,考公和考研選哪個,我都是說,能考公就考公,考不上再讀研。

    但依然茫茫多的考研大軍集體渡河,他們當中,全都是志在科研或者想要追求人生價值的奮鬥者嗎?如果考公報錄比能和考研一樣的水平,那你再問問他們怎麼選擇。

    好,我們先拋開考公的難度不談,畢竟有的人說,我寧願奮鬥幾年也要考上公務員,然後安逸一輩子。

    OK,那考上公務員,你就安逸了嗎?

    我接觸的公務員朋友,政法系統的,記檢的,組織的,擋建的,沒有一個輕鬆的,加班何止996,這下趕上疫情,手機24小時開機,疫情嚴重時雙休全取消,春節從初二就開始集體值班待命。

    所謂安逸,也只是保障比較穩定而已,要說清閒,不沾邊。

    我們再說說考研。這幾年考研態勢緊張:

    1.名校分數逐年走高

    2.報考人數逐年增加

    3.二戰三戰比例居高不下

    也就是說,同場競技的,除了第一年的萌新,還有大批二戰甚至三戰的前輩,這些人逐年積壓,越往後競爭越大。

    他們頂著二戰三戰的壓力,只是為了一句“不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的雞湯嗎?

    是因為沒有別的選擇啊!

    在資源稀缺的背景下,每個人都是被資源限制框定的,閃轉騰挪的空間有限,在多數人的字典裡,是沒有“安逸”這個選項的。

    所以如果題主真的是有福氣,屬於我說的那兩類人,我祝賀你。

    但郭德綱有句話說的很好:

    你看到別人吃不上飯的時候,哪怕不能幫一把,最起碼別砸吧嘴。

    所以,我挺不喜歡那些天天說“這有什麼難的?” “幹嘛那麼拼呢?” “年輕的時候就要享受生活” 這類話的人,你要了裡子,還得要面子,還得讓別人羨慕你獲取優越感,這樣好嗎?

    建議雞湯依賴症的同學,讀一下《活著之上》這本書,提前感受一下資源擠壓的大時代中,每個人臉譜之下的嘆息

  • 2 # 彩虹與大海

    為什麼不能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

    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當然可以,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但是太安逸的人生其實也沒有多大意思。比如一直生活在小縣城的人們,無需購買那天價動輒幾百萬上億的住房,也不去買那昂貴的豪車等等奢侈品,每天安逸的消磨時光,度日如年也度年如日,生命彷彿平平淡淡、普普通通。

    很多都是相對的,受過累才知道安逸的真味、吃過苦才知道安逸的內在、創造了價值才知道安逸的品質,沒有相對應的苦難坎坷、拼搏奮鬥等等的安逸不是真正的安逸。

    “巨嬰”們能一生安逸麼?他們被父或母嬌生慣養,不讓吃一點苦受一點累,最後導致老人去世之後,“巨嬰”如同廢人一般毫無生存能力。

    結語:

    最好的年紀我們還是不要選擇安逸吧!成長的過程需要五味雜陳、需要起起伏伏才更加精彩。真正的獨立、成熟之後才更加懂得安逸的真諦!才不會褻瀆了安逸的箇中滋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泵出口壓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