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薐與
-
2 # 江氏小盜龍
恐龍為什麼叫恐龍,這要從恐龍的命名講起。
1841年7月30日,英國著名的學者歐文在英國南部港口城市普斯茅斯的一次演說中根據之前對包括禽龍在內的9屬爬行動物的研究提出了“Dinosauria”這個詞,這是“Dinosauria”第一次出現。
因為是在講演中出現,“Dinosauria”這個名詞在生物學上並不具有有效性,因此在1842年出版的專著《英國化石爬行動物》一書中歐文正式提出了這個詞語,“Dinosauria”才算是真正的橫空出世。所以“Dinosauria”的命名是在1842年,而不是1841年。
圖注:早期發現的禽龍化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圖注:19世紀對於恐龍的復原,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Dinosauria”的構成:“Dinosauria”來自古希臘語中的“δεινός/deinos”意為“恐怖的”或“極其巨大的”,“σαύρα/sauros”意為“類似於蜥蜴的爬行動物”。歐文在文章中還特別加上了一個註腳,英文是“fearfully great a lizard”,意思是“非常巨大的蜥蜴”。因為歐文在看到這些動物的巨大化石後不禁想到了傳說中存在於上古世界中的龍,因此想將這類動物描述成巨大的、令人敬畏的巨獸。這樣看來今天許多詞典中將“Dinosauria”解釋成“terrible lizard”(恐怖的蜥蜴)顯然是曲解了歐文的本意。
那麼漢語中的“恐龍”又是從何而來呢?
這可能要從日本的明治維新說起。19世紀後期,全面革新的日本成為東亞第一個接觸西方先進文明的國家,其中就包括古生物學。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的橫山又次郎和飯島魁兩位教授留學德國歸來之後就專注於古生物學的引進和研究,他們分別將“Dinosauria”一詞翻譯成“恐竜”與“恐蜥”。由兩位教授發起的兩個學派也因為“Dinosauria”的翻譯爭論了幾十年之久。後來靜岡大學文學部的荒川紘教授在《竜的起源》等著作中寫到:“蜥蜴太過貧弱,竜更加給人以心理上的震撼,所以恐竜的譯法更合適”。
日文起源於中國的漢字,而“竜”這個字古代同“龍”,於是“竜”“龍”經常會被混淆。後來華人章鴻釗先生就把日文“恐竜”一詞衍生為“恐龍”,從此恐龍這個名字就在國內傳開,成為這類遠古巨獸的名字。如果從語言學的角度上看,“恐龍”這個名字並沒有完全表達出“Dinosauria”所包含的含義,不過“龍”字在漢語中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所以“恐龍”反而更加利於推廣,並被人們牢牢的記住。
-
3 # 鐵路小怪獸
恐龍之所以叫恐龍,是1841年,查理德歐文教授,對一些出土的大型爬行動物化石的命名,意為“可怕的大蜥蜴”!
1820年,在歐洲出土了一些巨大的牙齒和骨骼化石,人們據此推斷,它們可能是來自遠古的大型爬行動物!
各國地質學家把各自發現的化石進行了命名,如,1822年,英國地質學家詹姆士帕金森把出土的化石命名為“巨齒龍”;1825年,英國科學家吉迪恩曼特爾,把發現的恐龍化石命名為“禽龍”!
隨著大量恐龍化石的被發現,篇首提到的查理德歐文教授提出建議,統一把這類大型的爬行動物命名為“恐龍”!
這就是恐龍名稱的來歷!
回覆列表
字面意思理解:恐是恐懼的意思,因為中華民族圖騰是龍,但誰都沒見過,第一次發現恐龍的化石,可能就認為是傳說中龍的一種,卻又不像圖騰中描繪的那樣,看起來很巨大,讓人不由自主的產生恐懼,故名曰:恐龍(非常可怕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