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遙lgy
-
2 # 周郎顧天下覆
東漢末年,朝局混亂,張角兄弟三人趁機起義,天下一時之間風起雲湧。黃巾之亂平定後群雄割據,軍閥之間兵戈四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坐據朝廷,孫權繼承父兄基業擁兵東吳。漢氏後裔宜城亭侯左將軍領豫州牧皇叔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郡鄧縣隆中、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劉備先後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後才得以與其相見。
相見畢,劉備向其訴說了自己的志向——“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此時諸葛亮便向劉備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對於曹操“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對於孫權“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可以說諸葛亮是“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而且分析的很透徹。
緊接著諸葛亮又為劉備準備好了下一步的計劃,那就是先有自己的一個根據地,就是要有一份自己的基業,先站穩腳跟。第一步計劃是先取荊州為本,“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荊州居天下之中,四通八達,多年來未經戰略,民眾富足,但荊州之主劉表無天下之志,劉備現在取荊州為家正是時機。
諸葛亮對劉備說,將軍你既然是漢氏後裔,多年來征戰天下,四方英傑多聽聞你的名聲。若你能任賢使能,並擁有益州,荊州,則天下之勢尚有可為。
接著,諸葛亮為劉備謀劃了北方一統天下的大業.。“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諸葛亮對劉備說,將軍你雄跨兩州之後應當於內改革政治,於外安撫好少數民族接連孫權。等到時機一到,將軍您親自領軍出秦川向長安,而令一大將率軍從荊州向北攻伐宛、洛陽,那麼天下百姓自然民心歸附,漢室中興就能成功。
這是諸葛亮未出茅廬就定計三分天下的大戰略,總的來說就是先取荊州益州站穩腳跟。之後任賢使能,內修政事、外通友好。最後等待天下有變,從益州、荊州兩路出擊攻取中原,以達到中興漢室的目的。
回覆列表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發表了著名的論述《隆中對》,裡面詳細的闡述了霸業可成的戰略。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簡單的說,諸葛亮“霸業可成”的戰略就是:先佔取荊州,再攻取益州,以此兩地為基礎,西邊和南邊,都與少數民族和好,再與孫權聯盟,等時機一到,派一將出南陽,洛陽,劉備率兵出秦,天下可定。
諸葛亮一生,其實都在為劉備或是蜀漢謀取霸業蜀漢的事業初期,也基本是按照他的設想,取的荊州大部,又西取了益州和漢中。馬超去鎮守西部邊關以和諸戎,也七擒孟獲安撫了夷越。只可惜,他一生也沒等到,他所說的“天下有變”,最終遺憾病逝,“霸業”未成身先死。
其實,公元219年七月,劉備在漢中稱王,同時關羽發起襄樊戰役,是蜀漢最為鼎盛時期,關羽吸引了曹操的大部兵力。這個時機應該是是諸葛亮北伐的最好時機,卻不知為何諸葛亮沒有抓住這個機會,關羽失荊州後,蜀漢便失去了再入中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