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青苗計劃

    是。對生活水平和精神層面要求較高。多年來的計生政策造就一大批獨子獨女,成長過程中他們佔有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資源。很少受委屈,更少經歷困難。

    進入社會以後,獨立參與社會生活。環境變了,生活要求沒有變。很多孩子極不適應,認為沒法過。比如,月入7000,房租就能達到5000,口口聲聲,這日子沒法過啊!認為自己應該月薪多少,老闆就得給多少,不給就是黑心老闆,就是傻✘。

    調整心態很重要。

  • 2 # 情感白玉湯

    一直以來,總有人批評90後如何思想墮落,如何離經叛道,如何扶不起來,還有人說他們是道德毀掉的一代人,是‘垮掉的一代’。十年前,我之前的單位組織討論“80後”現象,50後主攻,60後圍攻,70後認真記筆記,80依然很屌的樣子;10年過去了,60後主攻,70後依然記筆記,80後在呵呵,90後成為垮掉的一代;

    可能我們經常聽到父輩們說他們如何如何,在年輕時候吃過多少苦頭,的確是如此。在我們父輩那個年代,物質上確實非常貧困,要想生活的好,只能比別人吃更過的苦。

    國慶長假剛剛過去,就有網友開始在網上抱怨了,直言在家中受不了父母的嘮叨。

    出門打車的時候,被父親教訓:打什麼車?坐公交不行嗎?當口渴買瓶水喝的時候,被母親教訓:忍一會不行嗎,家裡又不是沒水。

    而在這些嘮叨過後,他們又通常會說一句: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是越來越不能吃苦了。

    在這一點上,魯迅先生很有見地。在魯迅先生書中《風波》中,有一個九斤太太。而在這位老太太的眼中,總是“一代不如一代的。”

    其實父輩認為我們不能吃苦,也是因為觀念上面的不同,以前的經濟條件是非常差,那個時候是隻能吃苦。但是隨著生活品質越來越好,為什麼還要拿著以前的觀念,來要求現在的年輕人呢?

    現在的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是秉持著996模式的,這個模式的意思就是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每個禮拜工作六天。難道這個工作強度低嗎,難道這不是吃苦嗎?

    而這還不是年輕人面對的主要問題,更讓他們身心俱疲的是各種複雜的人際往來關係。一個出身微寒的農村大學生,想在一個城市之中立足,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

    可能你們經常在網上看到,有的北漂甚至在北京地下室住了三四年,你能跟他說:你不能吃苦嗎?

    每個年代年輕人,所承擔的痛苦總量是不變的,而為什麼父輩總喜歡說年輕人不能吃苦呢?這就是觀念的差異了。

    可能在他們眼中,去一個工廠當一個操作工,每天12小時。效益好一點,一個月5000塊錢,在父輩的眼中,就是非常能吃苦的表現了。

    這樣機械的勞動環境,幾乎帶不來任何積累和有價值的成長,生活的圈子往往越來越閉塞,知識越來越狹隘,這裡既不是培養競爭力的學校,也不是養老的鐵飯碗。

    這種苦對於年輕人來說,不吃也罷!

    網上一直有一碗雞湯激勵著很多人:千萬別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但其實這句話真的對嗎?能吃苦是一種優良的品質,說明你不想原地不動,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你在向上走。

    那些努力了卻沒有收穫的人,根本原因就在於,他一直走在平面上,沒有上一個臺階。專業性不強,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替代性強,是很難有發展前景的。因此選擇一個有前景的努力道路比盲目吃苦更重要。

    所以年輕人,不該吃得苦,就別在吃了。

    雖然在如今,物質生活豐富了,但現在年輕人在主觀感受上,吃到的苦,似乎並不比父輩要少。時代雖然變好了,但人感受到的痛苦總量卻沒有絲毫變化,可能這就是人生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政清潔行業現在做的話前景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