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我剛閱讀完,可以給樓主分享一下我的閱讀感想。
我小時候,覺得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那時爺爺過世,我連遺容都不敢瞻仰。現在想想,害怕的是死亡本身麼?大概害怕的是未知吧,畢竟,死去的人們沒有辦法回來告訴我們死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而在《死後的世界》這本書裡,穆迪醫生收集了150個個案,將有顯著相似處的元素列出來,幫助我們揭開了死亡的面紗,讓我們知道“死亡”的感受。
這些個案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1.被醫生宣告臨床死亡而後復活者的經驗;
2.在意外事件、重傷或疾病中差一點死去者的經驗;
3.有些人在臨終時將他們的經驗告訴其他人,而穆迪醫生輾轉得知他們的死亡經驗。
在死亡經驗中可能會發生什麼事?穆迪醫生對案例進行歸納,向我們描述了以下一些感受。
1.無以名狀
臨終者所經歷的事件超越了我們經驗的共同性,他們異口同聲地說,自己的經驗難以言喻。
2.聽到訊息
許多人實際上聽到過醫生或其他目擊者宣告他們的死亡。
3.平和與寧靜的感覺
那些有過瀕死體驗的人說:“體驗到了最美好的感覺,我只覺得平和、自在、輕鬆,到處一片寧靜。”
4.聲響
在許多個案裡,當事人都提到在死亡或瀕死體驗中,聽到了各式各樣不尋常的聲音。有人聽到愉悅的音樂,但有時候是讓人不舒服的鈴聲、嗡嗡聲、隆隆聲、爆炸聲等。
5.黑暗的隧道
經常和聲音同時出現的,是一種被快速拉扯著穿越某種黑暗空間的感覺。
6.脫離身體
有一些受訪者說自己漂浮著,看著自己的身體。有的人急著回到自己的身體,但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些人則非常害怕。
7.和別人相遇
許多人說,在他們死去的某個時刻,或早或晚,都會意識到其他靈魂出現在他們附近,顯然是要安撫他們走向死亡。
8.光的倖存者
還有的,遇到一道非常強的光,並在心靈的一瞥中體會到一切,他們說,回顧一生的影像呈現,似乎是要強調生命裡兩件最重要的事:學習去愛別人,以及求生欲。
當然,死亡的體驗並不僅僅只有這一些,《死後的世界》還寫道,自殺的人糾纏的矛盾在死後也並沒有解決,他們又有另外的體驗。穆迪醫生在書中第一次定義了“瀕死體驗(near-death experience,NDE)”,被《紐約時報》譽為“瀕死體驗之父”,並因其在該領域的卓越貢獻,於1988年在丹麥獲頒“世界人道主義獎”。
書裡重點在於對死亡經驗的介紹,同時以古喻今,將《聖經》、《西藏度亡經》中提到的死後的世界進行了介紹,發現很多說法和現代人的瀕死經驗遙相呼應。 閱讀完此書後,想起部分個案中說死亡有“平和與寧靜的感覺,”不禁覺得,原來死亡聽起來也並沒有那麼壞,產生一種“不知道這種完全解脫,非常自在的感受究竟是怎樣的體驗呢”的想法,對於自身遲早要面對的死亡也沒有那麼害怕了,甚至覺得,死亡到來的那一天是值得期待的。
大部分人都是害怕面對死亡的,它對我們來說,是一片空白的領域,可如今讀完《死後的世界》,如同提前進行了一次臨終關懷,我對死亡有了些許瞭解,知道死亡並沒有那麼未知與可怕,心靈被撫慰到,以後對死亡也不會如從前般諱莫如深,生活更開闊也更深刻,這大概就是我讀完此書的意義。 不管怎麼說,看完這本書,“我不怕死了。”
這本書我剛閱讀完,可以給樓主分享一下我的閱讀感想。
我小時候,覺得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那時爺爺過世,我連遺容都不敢瞻仰。現在想想,害怕的是死亡本身麼?大概害怕的是未知吧,畢竟,死去的人們沒有辦法回來告訴我們死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而在《死後的世界》這本書裡,穆迪醫生收集了150個個案,將有顯著相似處的元素列出來,幫助我們揭開了死亡的面紗,讓我們知道“死亡”的感受。
這些個案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1.被醫生宣告臨床死亡而後復活者的經驗;
2.在意外事件、重傷或疾病中差一點死去者的經驗;
3.有些人在臨終時將他們的經驗告訴其他人,而穆迪醫生輾轉得知他們的死亡經驗。
在死亡經驗中可能會發生什麼事?穆迪醫生對案例進行歸納,向我們描述了以下一些感受。
1.無以名狀
臨終者所經歷的事件超越了我們經驗的共同性,他們異口同聲地說,自己的經驗難以言喻。
2.聽到訊息
許多人實際上聽到過醫生或其他目擊者宣告他們的死亡。
3.平和與寧靜的感覺
那些有過瀕死體驗的人說:“體驗到了最美好的感覺,我只覺得平和、自在、輕鬆,到處一片寧靜。”
4.聲響
在許多個案裡,當事人都提到在死亡或瀕死體驗中,聽到了各式各樣不尋常的聲音。有人聽到愉悅的音樂,但有時候是讓人不舒服的鈴聲、嗡嗡聲、隆隆聲、爆炸聲等。
5.黑暗的隧道
經常和聲音同時出現的,是一種被快速拉扯著穿越某種黑暗空間的感覺。
6.脫離身體
有一些受訪者說自己漂浮著,看著自己的身體。有的人急著回到自己的身體,但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些人則非常害怕。
7.和別人相遇
許多人說,在他們死去的某個時刻,或早或晚,都會意識到其他靈魂出現在他們附近,顯然是要安撫他們走向死亡。
8.光的倖存者
還有的,遇到一道非常強的光,並在心靈的一瞥中體會到一切,他們說,回顧一生的影像呈現,似乎是要強調生命裡兩件最重要的事:學習去愛別人,以及求生欲。
當然,死亡的體驗並不僅僅只有這一些,《死後的世界》還寫道,自殺的人糾纏的矛盾在死後也並沒有解決,他們又有另外的體驗。穆迪醫生在書中第一次定義了“瀕死體驗(near-death experience,NDE)”,被《紐約時報》譽為“瀕死體驗之父”,並因其在該領域的卓越貢獻,於1988年在丹麥獲頒“世界人道主義獎”。
書裡重點在於對死亡經驗的介紹,同時以古喻今,將《聖經》、《西藏度亡經》中提到的死後的世界進行了介紹,發現很多說法和現代人的瀕死經驗遙相呼應。 閱讀完此書後,想起部分個案中說死亡有“平和與寧靜的感覺,”不禁覺得,原來死亡聽起來也並沒有那麼壞,產生一種“不知道這種完全解脫,非常自在的感受究竟是怎樣的體驗呢”的想法,對於自身遲早要面對的死亡也沒有那麼害怕了,甚至覺得,死亡到來的那一天是值得期待的。
大部分人都是害怕面對死亡的,它對我們來說,是一片空白的領域,可如今讀完《死後的世界》,如同提前進行了一次臨終關懷,我對死亡有了些許瞭解,知道死亡並沒有那麼未知與可怕,心靈被撫慰到,以後對死亡也不會如從前般諱莫如深,生活更開闊也更深刻,這大概就是我讀完此書的意義。 不管怎麼說,看完這本書,“我不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