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hitedeer

    蘇州盤門三景,位於盤門景區。包括景區內臨流照影的“瑞光寺塔”、水陸城門“盤門”以及景區外橫跨運河的“吳門橋”,是蘇州古城比較有名的名勝古蹟。

    (從吳門橋上遠眺蘇州古城牆,遠處的高塔就是瑞光寺塔)

    1. 瑞光寺塔:是三國時期孫權所建的“普濟禪院”內一建築。現今儲存的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聖八年(1030年)所建,當時寺名為瑞光禪院。寺院歷經毀修,寺院的塔在南宋淳熙、明洪武、永樂、天順、嘉靖、崇禎,以及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間都有修葺。自清同治十一年後,瑞光寺塔失修100多年,殘損日甚。為防傾圮,1954年對底層壼門、佛龕砌磚加固,長期封閉。1963年對全塔作調查測繪,在塔內發現佛像和銘文磚。1978年在第三層塔心內發現真珠舍利寶幢等一批晚唐、五代和北宋時期的佛教文物(蘇州博物館有專門的展廳展出這些文物)。1987年動工全面整修加固,歷時三年餘於1990年完成,宋塔風貌得以重現。

    (從景區正門進入,就能看到瑞光寺塔)

    (從景區人工湖觀看對面的瑞光寺塔)

    (從瑞光寺塔上俯瞰景區及周邊的古城區)

    2. 盤門:是蘇州古城牆西南隅的城門。與國內很多的古城門不同,蘇州城內河道密佈,所以除了有我們常見的供車馬行人通行的陸路城門(盤門),旁邊還有一個供漕運船舶通行的水城門。盤門為吳王闔閭命伍子胥所築春秋吳國都城八門之一,古稱蟠門。現存城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修築,甕城為至正十六年張士誠增建。明、清兩朝都曾進行過修繕。現存的盤門與南宋《平江圖》碑所繪方位相符,總體佈局和建築結構基本保持元末明初舊觀。

    (從吳門橋上看到的盤門水城門與甕城)

    (從城牆上俯瞰甕城)

    (城牆上看甕城城樓)

    3. 吳門橋:就在盤門外的古運河上,是陸路出入盤門的必經通道。也是江蘇省現存最高的單孔古石拱橋。

    (從古運河岸觀吳門橋。最佳位置應該是坐船經過吳門橋,但這一段河道好像沒有遊船。)

  • 2 # 張小中

    由大運河把三個重要景點連結在一起,成為蘇州古城的名勝區,這三個景點非別是雄踞蘇州西南的“盤門”水陸城門、橫跨運河的“吳門橋”和臨流照影的“瑞光寺塔”。

    盤門:盤門作為元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蘇州城最初是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吳王闔閭命伍子胥所築春秋吳國都城,盤門為吳都八門之一,古稱蟠門。現存的盤門與南宋《平江圖》碑所繪,方位相符,總體佈局和建築結構基本保持元末明初舊觀。古盤門由水陸兩門、甕城、城樓和兩側城垣組成,這是古代築城史上的創舉。二千多年間。內門由三道縱聯分節並列式石拱串連構成,三拱尺度不一,第三道最大,高9.7米,寬9.3米,深6米。

    吳門橋:始建於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是蘇州市區現存最高的一座古石拱橋,橋的建成結束了盤門擺渡的歷史,此橋由北岸兩座相接的木橋加南岸的石橋組成,當時又稱"三橋"。南宋將"三橋"改建成三孔石拱橋。清代重修成單孔石拱橋,橋身全長66.3米,中寬4.8米,拱券淨跨16米。橋門正中冠有「吳門橋」三字,間壁明柱一面刻"蘇省水利工程總局重修",一面刻"同治十一年壬申夏四月"。

    瑞光寺塔:相傳三國赤烏十年(247年)孫權為報母恩所建,當時稱"報恩塔",是蘇州最早的佛塔。此塔高53.57米,呈現為七級八面磚木結構樓閣式。今塔於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重建,1978年在塔的第三層天宮中發現國家級文物真珠舍利寶幢,及嵌螺甸經箱碧紙經書《妙法蓮華經》、銅質金塗塔、銅佛像等文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校工作最輕鬆的三個職位:校長、門衛、司機……有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