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胖小杜
-
2 # 不形不形東北第三
羊吃人運動,就是在英國發生上演的。如果有興趣,可以讀一下“霧都孤兒”這本書。陌生人的社會形成是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的!
-
3 # 我有我的歷史觀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就得定義一下“什麼是陌生人社會”。
“陌生人社會”就是打破了原來的熟人生活圈,不再象以前那樣,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與熟人、鄰里相處、生活和工作。而是經常性的要與陌生人相遇、相處和打交道,會不斷地融入一個又一個陌生人的環境當中。這種情況不是臨時性的、小範圍內的,而是成為一種常態,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當然,我這種解釋不能算是標準化的“百科”,就算是抓住了要點,但遣詞不是很精確的“概念”吧。
那麼,英國又是如何形成“陌生人社會”的呢?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透過“工業革命”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及以後的一百多年,英中國產生了十多項重大發明。特別是蒸汽機、火車、平版印刷術和切割機床的發明。先進的生產工具帶動了工業生產的飛速發展,大規模工廠化生產迅速取代了個體工場化生產。以前鬆散的小作坊向勞動力密集型的工廠轉型。農村大量向城市、向工廠輸送產業工人。
這樣,先進的工業生產,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造成了人員的踴躍流動。大量農村人口湧入擁擠的城市,城市人口激增,規模不斷擴大。小城市變身為大城市,大城市變身為超大城市。倫敦目前仍是世界超大城市排名榜中居於榜首。過去鬆散分佈的人員聚集到一個日趨緊湊的國家空間,不同種族、不同階級、不同地區、不同性格的人們相互交織在一起。
英國於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陌生人社會”。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一個全新的課題擺在了英政府面前。
人員流動和聚集,固然有利於社會化大生產,促進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一,如何緩解因人員快速和大量流動帶來的交通壓力,瓦解空間距離和跨越空間距離所需的時間。二,英國本是一個小小的島國,如何能消化成幾何倍數增加的各類產品。三,陌生人的社會也會明顯提高社會執行成本。這主要會表現在①抱怨“人情冷暖”②人們相處時有極度“不信任感”,沒有熟人圈那樣的誠信與和諧。③責任心不強,道德滑坡。
面對變化,英政府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
一,大力建立快捷的交通運輸網路。粗略統計:1715~1745年,900英里;1750~1772年,1.5萬英里:1835年頒佈《公路法》後,築路12萬英里。即便如此,英政府還於1785年投資設立了長途郵政車隊,往來於倫敦和全國各地之間。
1830年“曼徹斯特——利物浦”鐵路線的啟動,火車時代的到來,更加速了人員流動數量和流動範圍
二,股份制——暢通的交通網路,發達的運河和海上運輸,擴充套件了市場邊界。人們必須適應與陌生人進行交易。這就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股份公司經營者開始引進集中化生產和管理的系統來管理來自五湖四海的工人,促使陌生人社會建立起社會共識和規則。這期間,英政府開始建立統一的貨幣體系,採用更具科學性的測量工具來管理國民經濟。
三,英政府在政治體制、法律系統、經濟制度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和變革,使之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相適應。
英政府就是這樣,透過凡此種種措施,成功地避免了轉型初期的各種混亂局面,化解了各種社會衝突,將熟人樂園變成了“陌生人的天堂”。從一個文明邊緣的島國變成現代化資本主義強國,站在了世界政治和經濟的中心。
回覆列表
根據《遠方的陌生人:英國是如何成為現代國家的》書中的觀點,在英國,陌生人社會實質是以城市為主導的社會。
英國從一個鄉村國家進入城市化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