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祥麒

    答案在最後,先說下當時背景,曹操當時佔據徐州等地,轄下人口大約200萬,除去老弱病殘,能夠投入戰鬥的也就20萬左右。20萬不可能全部集結在一起等待命令,為什麼呢?

    1,東南孫策還有袁術殘餘部需要防,大約分兵一萬。

    2,西南劉備奉詔數千人討伐,大約分兵一萬。

    3,南方劉表隔江而望,大約分兵一萬。

    4,其他各路勢力,分兵上萬。

    多面受敵,需要近10萬人去防,再加上機動人員,曹操能夠調動的兵也就6萬上下,試問這如何去抵禦袁紹的大軍?袁紹轄下300萬人口,按曹老闆十丁抽一的演算法,也有30萬人作戰。更何況歷史上袁紹敗退後,尚能退回冀州死守到死。

    要逆轉戰局,袁紹應該全力支援劉備不至於讓曹分兵滅劉備;聯合劉表,不至於讓劉表不盡全力而讓曹操抽回曹洪軍增加實力;儘早分兵襲擾,不至於損失顏良文丑而被曹仁擊敗;將相和,不至於許攸投敵;最重要的一條:打持久戰。

  • 2 # 中華志

    提問者開了一個很好的腦洞,官渡之戰是決定漢末格局的一場戰爭,歷史上認為官渡之戰曹操勝利的原因是曹操奇襲了袁紹的糧倉,從而決定了戰爭走向,曹操以少勝多,堪稱經典。所以,如果想要改變官渡之戰的結局,只需要袁紹派重病把守糧倉即可,因為雙方總兵力,本來就是袁紹佔優。但是,戰爭是存在必然和偶然的,一個偶然是很多必然因素的疊加,同樣,一個必然也是很多偶然因素的疊加。所以,任何一個因素的改變,都有可能改變官渡之戰的結局。

    回到問題本身,那些決定性因素可以改變官渡之戰的結局呢?本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重兵把守烏巢的糧倉,免去大軍後顧之憂。這一點不用講了,畢竟決定官渡之戰走向的就是“曹操奇襲袁軍烏巢糧倉”。

    2.聯合袁術。官渡之戰是袁紹和曹操的戰爭,袁紹坐擁河北,曹操坐擁河南。但是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其中袁紹和袁術是親兄弟,如果以曹操的許都為座標,二人分別位於曹操的東北方和東南方。如果兄弟二人想要聯手以絕對優勢兵力分南北兩線剿滅曹操,取得中原(中原也是二人的老家)。那麼曹操必敗無疑。但是,無奈兄弟不和。

    3.袁紹聽從謀士田豐建議,以優勢兵力襲擊曹操後路。當曹操疲於應付袁紹的南下大軍時,位於曹操東南方向的袁紹的親兄弟袁術沒動,而另一小軍閥劉備卻動了。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二月,劉備兩萬人馬突然起兵反曹(之前劉備在名義上降服曹操),欲聯合袁紹剿滅曹操,曹操為避免兩線作戰,於次年二月親率精兵東擊劉備,並最終取得勝利。而在曹操與劉備在沛縣一帶相持的時候,袁紹的謀士田豐曾建議袁紹“舉兵而襲其後”,立即南下發兵,使曹操兩面不得應對。而袁紹竟然以“兒子病了”,錯過了南下的最好時機。

    4.關羽不降。袁紹在曹劉大戰的不作為,最終導致劉備大敗,劉備率殘軍投降了袁紹,但是,曹操卻降了關羽。這是一個關鍵性人物。官渡之戰前,曹操採納了謀士荀攸的建議,聲東擊西,分散袁紹的優勢兵力。結果是袁紹上當,分兵向西,而曹操則率精兵襲擊白馬。本來守衛白馬的是漢末名將顏良,曹操想取白馬並不容易,但是人民幣玩家關羽出場了,關羽於萬軍之中取顏良首級,迫使顏良軍心渙散,潰敗。曹操又在戰略性撤退途中殺了前來截擊的袁紹大將文丑(一傳為關羽所殺,一傳為亂軍所殺)。

    ……

    所以這些大戰之前的偶然,變成了袁紹官渡兵敗的必然。最後結局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採納了謀士許攸(原為袁紹謀士),奇襲袁紹糧草重地烏巢,導致袁紹大軍補給困難,軍心渙散,最終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些很霸氣很有殺氣的節奏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