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匯雁1
-
2 # 兵工科技
圖注:ASP-500滅火炸彈
說起滅火炸彈就不能不提俄羅斯/蘇聯,因為世界上最早研製、裝備和使用滅火炸彈的就是它們。俄羅斯國土面積廣大,尤其是在廣袤的遠東地區,擁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面積達上百萬平方千米,那裡交通不便,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滅火就成為難題。傳統的最有效撲火辦法,就是航空撲火,即使用固定翼或旋翼飛機,搭載水和化學滅火藥劑,飛至火區上空實施噴灑。但常規的航空滅火裝置不能保證將其攜載的水和滅火劑全部噴灑到火區,其實際噴灑效率僅有5%左右,也就是說,從飛機或直升機上向火區噴灑的滅火劑只有少量能直接作用到火源上——這主要是因為火區上空為燃燒氣流所遮蔽,使水和滅火劑不能準確落到火源處,滅火效率大打折扣。
為了解決滅火難題,上世紀80年代,蘇聯以生產航空炸彈、導彈著稱的“玄武岩”科研生產聯合體,研製出了一種名為ASP-500的滅火炸彈。最初計劃僅供戰鬥航空兵使用,透過蘇-24、蘇-25前線轟炸機或圖-160戰略轟炸機攜帶這種炸彈進行滅火,當時考慮了各種重量各種型別的ASP制導炸彈研製方案,該專案後來因蘇聯解體而終止,直到2000年“玄武岩”決定重新研製該產品。不僅能在軍用飛機上,還能在民用飛機伊爾-76和安-12上使用。
滅火炸彈滅火的原理不復雜,ASP-500由普通航彈改裝而成,滅火炸彈長3.3米,直徑0.5米,重525千克,彈體呈圓筒形,彈身上有掛鉤,彈尾有四片十字形穩定尾翼。乍一看上去,除了彈頭是平的之外,與普通無控炸彈並無明顯區別。實際上滅火炸彈的明堂全在彈體裡面。ASP-500的彈體內,含有400升化學滅火劑和可噴射的子母彈。它的彈殼頂部裝有電子引信和爆炸筒,內裝滅火劑的子母彈填充在彈殼爆炸筒之間,其間的縫隙填充二氧化碳等阻燃氣體,防止其意外爆炸。ASP-500由載機攜帶,採用延時引信在火區上空投出後引燃引爆筒,炸彈凌空爆炸,爆破後產生的滅火劑子母彈以大約400米/秒的初速度向四周噴射,產生直徑30多米的雲層,形成混合氣流,覆蓋大約1000平方米的火區。然後從空中落下,滅火劑可在空氣與燃火之間形成有效的遮蔽隔離,阻絕火勢繼續燃燒,從而達到瞬間大面積覆蓋滅火的效果。此外,ASP-500滅火炸彈不但可以把大量滅火劑絲毫無損地投送到火區,另外其爆破時還可產生空氣衝擊波,同樣能產生滅火效果。1枚ASP-500,就可以有效撲火1000平方米範圍內的山火,如果同時投擲多枚,就可以高效地遏制火勢大面積蔓延,迅速控制乃至最終撲滅大規模森林火災。
-
3 # 兵說
滅火炸彈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咱們童年時候都玩過鞭炮的(哈哈,一不小心暴露年齡),這其實就是小型的“炸彈滅火試驗”。將一顆鞭炮扔到燃燒的火堆中,往往會把火“炸滅”。滅火炸彈部分運用了這一原理,爆炸形成的衝擊波,會將火焰炸於無形,爆炸瞬間消耗氧氣,併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等阻燃氣體,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研製出重達1800公斤的巨型滅火炸彈,還想研製滅火導彈,後因成本過高等原因才作罷。他們還將退役的B-17等轟炸機改裝成滅火飛機,專門用來投擲滅火彈,美其名曰“滅火轟炸機”。
蘇聯人更加霸氣,1966年為了滅掉一處天然氣井大火,他們竟然動用核彈,成功將火成功撲滅。中國起步較晚,但後來居上,從滅火迫擊炮彈到滅火導彈,都處於國際先進水平,逐漸發展出一套獨具特色的“滅火彈”體系。
回覆列表
滅火炸彈用來實現滅火,道理很筒單。
炸彈內充滿滅火材料,炸彈相當於滅火栓,又叫消防栓。
炸彈的引爆,採用溫控。火場溫度很高,引爆設定會在高溫下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