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提(投)檔,從流程上看,還是頗為複雜的,但基本嚴格按“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次投檔”(平行志願)的原則進行。
“分數優先”,就是各地考試院把考生電子檔案(符合條件者)投放到某高校後,該高校招生辦會進行分類(文科、理科),然後按照總成績由高到低排序,先檢索排在第一位考生所填報的若干個院校志願,依志願順序確定投檔。再檢索排在第二位考生所填報的若干個院校志願,以此類推。
“遵循志願”,就是高校接到檔案後,會根據考生第一專業志願分組按照成績由高到低排隊,依據招生簡章各專業招錄名額錄取,從高分錄起,一直到滿額為止。
最後是“一次投檔”,就是按各高校確定的投檔比例,將符合條件的考生電子檔案投檔給各高校。考生檔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檢索該考生的後續志願。因此,對於考生來說只有一次投檔機會,比如上一本線的某位考生,如果被某高校提檔了,最後沒有錄取被退檔,這位考生就已經沒有機會再在一本線高校內提檔了。所以,要好好珍惜這個“一次投檔”的機會,如果不想被退檔,一定要明確表示“服從分配”。
其實,上面我說了這麼多,許多考生、家長恐怕還是看不怎麼明白的(我自己也是透過多方瞭解,才弄明白的,呵呵),我們就舉個例子看看吧。下面是一張志願填報表的樣本。
我們可以看到志願填報樣本前兩欄有“院校程式碼”“院校名稱兩欄”,這是讓考生選學校的。你看上那個學校,你就將這個學校的程式碼、名稱填上即可。在檢索中,如果你的分數符合該校錄取的條件,該校就會提取你的檔案。
有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分數上了提檔線,你也報了這所學校,卻沒有被該校提檔,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因就是報的人太多了,別人的分數都比你高。比如一所學校招10人,結果有15人報考,學校只能選前面的10人分數高的提檔,這就是所謂的“分數優先”。因此,我們在“招生指南”中,常會看到“提檔分數”、“最高錄取分數”、“最低錄取分數”這樣的資料數字,這個“最低錄取分數”有可能會和“提檔分數”是一樣,但多數情況是有可能會比“提檔分數”高的。
接著是志願樣本的第三欄“專業”,這是讓你選擇該校的專業的。一般會有若干個專業可選,一一填上後,學校就會按照大家填報這個專業(從第一志願起)的情況,將大家的分數按高低排名,擇優錄取,這就是“遵循志願”(但同樣也遵循“分數優先”原則)。如果第一志願沒有錄取,則從你的第二志願按上面的程式再來一遍,依此類推,直到錄滿為止(過去人工投檔時就是如此,現電腦一次完成,但原理一樣)。
有時候,有的學校會超額提檔,即計劃招生10人,卻提取了12人的檔案,多出的2人很有可能被退檔。這樣,就有了志願表樣本上的最後一欄--“專業服從”,這是問你願意不願意服從專業調劑分配的。如果你填寫“服從”,那麼就算你是多出的2人,99.9%的情況下,都不會被退檔的,學校會幫你找一個專業然後錄取你。如果你填寫“不服從”,那麼就只能等著被退檔了。
一般情況下,高校是按照考生志願表上填報的專業(第一志願)提檔的,即“遵循志願”原則,但大多數學校都會通盤考慮全校其他專業的錄取情況的,所以說按“全校所有專業”提案也沒有錯,那個“超額”提檔,其實多多少少就有點這樣的考慮。
高校招生提(投)檔,從流程上看,還是頗為複雜的,但基本嚴格按“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次投檔”(平行志願)的原則進行。
“分數優先”,就是各地考試院把考生電子檔案(符合條件者)投放到某高校後,該高校招生辦會進行分類(文科、理科),然後按照總成績由高到低排序,先檢索排在第一位考生所填報的若干個院校志願,依志願順序確定投檔。再檢索排在第二位考生所填報的若干個院校志願,以此類推。
“遵循志願”,就是高校接到檔案後,會根據考生第一專業志願分組按照成績由高到低排隊,依據招生簡章各專業招錄名額錄取,從高分錄起,一直到滿額為止。
最後是“一次投檔”,就是按各高校確定的投檔比例,將符合條件的考生電子檔案投檔給各高校。考生檔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檢索該考生的後續志願。因此,對於考生來說只有一次投檔機會,比如上一本線的某位考生,如果被某高校提檔了,最後沒有錄取被退檔,這位考生就已經沒有機會再在一本線高校內提檔了。所以,要好好珍惜這個“一次投檔”的機會,如果不想被退檔,一定要明確表示“服從分配”。
其實,上面我說了這麼多,許多考生、家長恐怕還是看不怎麼明白的(我自己也是透過多方瞭解,才弄明白的,呵呵),我們就舉個例子看看吧。下面是一張志願填報表的樣本。
我們可以看到志願填報樣本前兩欄有“院校程式碼”“院校名稱兩欄”,這是讓考生選學校的。你看上那個學校,你就將這個學校的程式碼、名稱填上即可。在檢索中,如果你的分數符合該校錄取的條件,該校就會提取你的檔案。
有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分數上了提檔線,你也報了這所學校,卻沒有被該校提檔,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因就是報的人太多了,別人的分數都比你高。比如一所學校招10人,結果有15人報考,學校只能選前面的10人分數高的提檔,這就是所謂的“分數優先”。因此,我們在“招生指南”中,常會看到“提檔分數”、“最高錄取分數”、“最低錄取分數”這樣的資料數字,這個“最低錄取分數”有可能會和“提檔分數”是一樣,但多數情況是有可能會比“提檔分數”高的。
接著是志願樣本的第三欄“專業”,這是讓你選擇該校的專業的。一般會有若干個專業可選,一一填上後,學校就會按照大家填報這個專業(從第一志願起)的情況,將大家的分數按高低排名,擇優錄取,這就是“遵循志願”(但同樣也遵循“分數優先”原則)。如果第一志願沒有錄取,則從你的第二志願按上面的程式再來一遍,依此類推,直到錄滿為止(過去人工投檔時就是如此,現電腦一次完成,但原理一樣)。
有時候,有的學校會超額提檔,即計劃招生10人,卻提取了12人的檔案,多出的2人很有可能被退檔。這樣,就有了志願表樣本上的最後一欄--“專業服從”,這是問你願意不願意服從專業調劑分配的。如果你填寫“服從”,那麼就算你是多出的2人,99.9%的情況下,都不會被退檔的,學校會幫你找一個專業然後錄取你。如果你填寫“不服從”,那麼就只能等著被退檔了。
一般情況下,高校是按照考生志願表上填報的專業(第一志願)提檔的,即“遵循志願”原則,但大多數學校都會通盤考慮全校其他專業的錄取情況的,所以說按“全校所有專業”提案也沒有錯,那個“超額”提檔,其實多多少少就有點這樣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