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魂的感觸

    這是曾國藩所領導的湘軍集團與清政府之間的一次政治博弈!

    題主所說的這件大案便是當時震驚全國,有著晚清第一奇案之稱的“刺馬案”,據傳當年曾國藩之所以拒絕審理此案,還與太平天國留下來的神秘寶藏有著莫大的關係,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利益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刺馬案經過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時任兩江總督的馬新貽在校場上閱兵完畢後,在左右官員和侍從的跟隨下,大步向兩江總督府走去,正當要進府門時,突然一個身穿官府的人跪倒在馬新貽面前,口稱“給馬大人請安”,但話音未落,一把利刃便刺入了馬總督的肚子,緊接著刺客迅速轉動手腕,使得馬新貽頓時肚破腸流,血流如注,當晚便死了。而這一切由於過於突然,連旁邊的侍衛都沒反應過來。馬大人死了,但這名刺客倒也識趣,知道自己是不可能逃跑的,便主動認捕,高舉雙手,聲稱自己名叫“張文祥,絕不逃跑”,這便是當時震驚朝野的“刺馬案”,由於被殺之人是朝廷的一品大員,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高度重視。

    曾國藩被迫受理“刺馬案”

    刺馬案發生後,慈禧太后一面令江寧將軍魁玉對刺客張文祥嚴加拷問,一面急調正在處理天理教案的直隸總督曾國藩火速趕往南京,擔任兩江總督,全權負責審理此案。而當時曾國藩接到太后懿旨時,卻稱病推辭,希望慈禧能收回成命,另請高明。整整拖延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最終在慈禧的嚴令之下,曾國藩才不得已接受審理此案。

    刺馬案的審理

    對於刺馬案,曾國藩並沒有著急著處理,上任後整整兩個月,都沒有提審過犯人張文祥,直到刑部尚書鄭敦謹來到南京協助曾國藩辦理此案,才在次年的正月向朝廷遞交了審理結果,其中寫到:

    “請將該犯仍照原擬罪名,比照謀反叛逆凌遲處死,並摘心致祭”

    這基本維持了當時江寧將軍魁玉的審理結果,而刺馬案也就此稀裡糊塗的終結了。然而曾國藩面對此案的反常舉動,以及草率的審理,卻成了此案更大的疑點。曾國藩為什麼會如此行事呢?

    刺馬案背後的政治博弈

    湘軍的崛起,對於清廷而言,也是有所擔憂的,所以當年的慈禧也時常採取些手段打壓湘軍集團。比如讓馬新貽擔任兩江總督便是一個例子。其目的便是讓馬新貽來做監視湘軍集團,還有一個目的便是秘密調查當年太平天國的寶藏下落。

    據清史記載,太平天國起義的十多年中,洪秀全收颳了無數的財寶藏在南京。而當年南京被曾國藩的湘軍攻破之後,這些金銀都落到了曾國藩的湘軍集團手中,但曾國藩向朝廷上交的數額卻非常少,按理說,這些財寶都因上繳國庫的,但曾國藩說只有那些,慈禧也沒轍,所以派馬新貽任兩江總督,就是想讓他去調查太平天國財物的去向以及秘密地對湘軍的財政狀況展開調查。

    曾國藩的弟子李鴻章曾說:

    “若非刺馬案,則裁(湘軍)兵日緊,終致海防日廢,列強日盛,戰禍不斷,則國運日衰也。”

    這就很好理解為什麼當年曾國藩不願意接受此案了,在受理此案後,又為什麼對案件草草了事了,我們回憶一下這個案件,當時的刺客張文祥是身著官服的,而在審理中,張文祥不過是一普通小民,一個小民會去無緣無故殺一個朝廷一品大員嗎?所以這背後肯定是有重要人物指使的,那麼具體是誰呢?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曾國藩絕對與這位幕後指使者有著莫大的關係。

    大家覺得刺馬案的真兇到底是何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米6釐米等於多少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