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奚譽賢

    中國歷史中確實有唐僧這個人。唐僧陳姓,名huī褘。即陳褘。又名唐玄奘。亦稱唐三奘。俗稱三奘法師。三奘法師是法相宗創始人。法名玄奘。玄奘為佛學理論家與翻譯家。三奘法師出身於儒學世家,十三歲時出家於洛陽淨土寺。

    武德元年即公元六一八年徒至成都,從道基、寶暹等受學,嶄露頭角。其後遊歷至荊州、吳會、相州等地,講學問難。武德末年,到長安大莊嚴寺掛褡。在對佛教經論的研習中,玄奘廣泛接觸各派理論,深感其中疑難問題甚多,懷疑原有譯經訛謬,於是發願至佛教發源地天竺,廣求異本,以為參驗。恰逢中土天竺僧人頗密多羅到長安,向玄奘介紹那爛陀寺戒賢法師的講學規模和他所講授的《瑜伽師地論》,更堅定了玄奘法師西行求法的決心。

    三奘法師在唐朝疆域內遍訪名師,學業日進,然而三奘法師仍然感到所說紛歧,難得定論,決心去天竺取經求法。

    唐朝貞觀元年,即公元六百二十七年,從長安始發,經過涼州,渡過玉門關,孤身穿越沙磧,歷盡艱辛,到達高昌,而後取道焉耆、龜茲,越凌山,經粟特諸國境,後入天竺。

    三奘法師在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從戒賢受學,時達五年,後又遊歷天竺各地,並同一些學者展開辯論,名震五竺。

    唐朝貞觀十七年謝絕戒日王和那爛陀寺僧的挽留,攜帶佛經六百五十七部及佛像、花果種子等,啟程返國。

    唐朝貞觀十九年初回到長安。歷時十數年,行程五萬裡,三奘是中國歷史中僅次於法顯大師,經歷艱險而又偉大的第二位旅行家。

    其後在弘福寺、慈恩寺等處譯出經、論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譯,筆法謹嚴。所譯經籍,對豐富中國宗教文化有著一定貢獻,併為天竺佛教儲存了珍貴的典籍,世稱“新譯”,將其在西域與天竺親歷所知見聞,撰寫了《大唐西域記》十二卷,成為研究中國西北地區,以至天竺、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中亞等地理考古的重要資料。

    譯《老子》、《大乘起信論》為梵文,傳入天竺。由於三奘法師的成就卓越,所以在中國歷史中,民間廣為流傳三奘法師的故事。

    如:元朝吳昌齡撰著的《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朝吳承恩撰著的《西遊記》小說等,均以三奘法師的故事發展而來,故俗稱三奘法師為唐三藏或唐僧。

    唐僧

    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然則索訶世界(舊曰。裟婆世界。又曰裟訶世界。皆訛也)三千大千國土。為一佛之化攝也。今一日月所照臨。四天下者。據三千大千世界之中。諸佛世尊皆此垂化。現生現滅導聖導凡。蘇迷盧山(唐言妙高山。舊曰須彌。又曰須彌婁皆訛略也)四寶合成。在大海中。據金輪上。日月之所照回。諸天之所遊舍。七山七海。環峙環列。山間海水。具八功德。七金山外乃鹼海也。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東毗提訶洲(舊曰。弗婆提。又曰。弗於逮訛也)南贍部洲(舊曰。閻浮提洲。又曰。剡浮洲訛也)西瞿陀尼洲(舊曰。瞿耶尼。又曰。的伽尼訛也)北拘盧洲(舊曰。鬱單越。又曰。鳩樓。訛也)金輪王乃化被四天下。銀輪王則政隔北拘盧。銅輪王。除北拘盧及西瞿陀尼。鐵輪王則唯贍部洲。夫輪王者。將即大位。隨福所感。有大輪寶。浮空來應。感有金銀銅鐵之異。境乃四三二一之差。因其先瑞即以為號。則贍部洲之中地者。阿那婆答多池也(唐言無熱惱。舊曰阿耨達池訛也)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矣。金銀琉璃頗胝飾其岸焉。金沙彌漫。清波皎鏡。八地菩薩以願力故化為龍王。於中潛宅。出清冷水。給贍部洲。是以池東面銀牛口流出殑(巨勝反)伽河(舊曰恆河又曰恆伽訛也)繞池一匝入東南海。池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舊曰辛頭河訛也)繞池一匝。入西南海。池西面琉璃馬口。流出縛芻河(舊曰。博叉河訛也)繞池一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話的時候語無倫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