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風桃李成長錄
-
2 # 視內鏡
對於如何看待部分教師教學精力投入不足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首先我們都應該知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他要處理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所以在繁雜的事務當中,一旦精力分散化,那麼就有可能形成精力不足的現象。老師也不例外。
有時候社會中人把教師想象的太過於神聖,認為他們永遠都是激情四射的樣子。其實不然,認真說起來,他們也不過是“凡夫俗子”。處在於各種各樣的關係當中,而要處理這些關係就必須投入自己的精力,不可避免的時常會有累覺。
2,其次,教師這個職業其實也是千篇一律的,相對於別的職業來說是比較枯燥的。基本上我們的每一個老師都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幾十年,而在這幾十年裡面,他們要講的課程大多都是一樣的,缺少了新穎和創造性。再者他們面對的學生個性也是相差無幾的,如此在比較穩定的上班時間等因素中,人會很容易形成一種心理上的疲倦感。
3,再者說,整體來講,我們每一個職業到了一定的時期,都會出現職業疲倦,職業倦怠感。這是因為,當我們熟悉件事情之後,它不再給我們帶來壓力,同時我們對它也不再有新奇感。這個時候就會出現“無所謂”或是“煩躁”感。
4,對於很多教師來說,教師這一職業僅僅只是他們謀生的平臺。不一定能夠給他們帶來最大的幸福感,他們需要追求更多的東西,比如職稱,其他的福利機會等等。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而然的會減少精力的投入。
5,當一個教師出現情緒衰竭,或者說得不到較高的成就感時。他會較容易的對教師這個職業出現懈怠的心理。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精力越來越跟不上時,就會出現“將就”的心態。
教師這個職業是一個需要花費“心思”的職業。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教師。不應該對他們太過於苛刻。
作為統管教師這個行業的相關部門,他們應該時常舉行一些活動。來增強教師的責任感與創造性。
如何看待部分教師教學精力投入不足的問題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學精力投入不足無非是以下幾種原因。
一、精力投入到非教學任務之中。教育部曾經發文,要求給教師減負。可見,教師的非教學任務之重。
以本人經驗,教師除了教學之外的工作紛繁複雜。如,社群文化宣傳,社群樓道清潔,政策性活動的配合,迎接上級檢查,補過程性、文字性材料,很多老師因為各地政策不同,各地臨時性活動的組織,被迫加入其中,成為這些活動中的勞動者。活動牽扯精力,另外很多活動不規律,突發性很強,有時候這就打亂了老師的教學計劃。甚至導致老師心神不寧,無心教學。
二、部分教師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一種普遍現象,有些教師的職業倦怠多數來自於對未來的失望。
因為教師隊伍有一個工資分級制度——職稱評定。理論上是多勞多得,能者多得,事實上卻成了部分官僚權力尋租的制度,只要跟領導關係好,評到高一級的職稱猶如坐上直升機。而那些不善於經營關係,不靠近領導的“老實”教師,往往要排隊排到5-10年。可想而知,這部分教師的心態會消極到何等地步。教學精力的投入也自然不會那麼充足。
三、部分教師受家庭壓力和身體狀況影響
有些教師因為本身收入就不高,加上家庭成員病痛等事務影響,有的教師本身積勞成疾,身體過早透支,往往中年以後精力不足。
四、不排除一些不敬業的教師
任何一個隊伍裡都有不敬業的人,教師隊伍也不例外。本人就聽說,某重點高中老師,上課講課應付了事,下課抓緊跑出校門,趕去校外培訓機構上課,而課外培訓機構給的報酬是校內工資的N?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