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父母堂
-
2 # 豆芽兒神媽
真是一胎照書養!懷孕後第一次感受到寶寶胎動時,就再網上搜各種胎教音樂給娃聽,純音樂、鋼琴曲、小提琴、交響樂、專業胎教音樂等等等等,每天睡前一個小時及早上醒來聽。但是說實在的,我沒有感受到給寶寶聽音樂的時候,寶寶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沒有很好動也沒有很安靜,平平淡淡跟其他沒聽音樂的時間段差不多表現但是還是幻想著從胎兒期就開發智力並且給寶寶培養音樂細胞,一直堅持著
娃出生後,從月子裡開始,胎教音樂變成了各種兒歌,英文的、中文的、活潑的、安靜的又是一堆,可能是因為寶寶比較小吧,聽歌時沒點反應該吃吃該睡睡,鬧的時候一點也不含糊,此時的音樂一點作用沒有,差點都放棄了,但是想著娃是能聽的,一直聽一直加深印象,哪怕他現在沒反應,稍大一點就會好些。娃三個月的時候,放棄了各種兒歌,只在睡前給娃聽勃拉姆斯的搖籃曲,希望給娃養成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現在寶寶5個月,都是聽著搖籃曲睡覺,不過還沒發現放音樂的時候他會想睡覺,希望以後寶寶大一點的時候知道,聽到音樂就知道睡覺時間到了。
-
3 # 育兒階梯
有的小寶寶對外界聲音或刺激反應比較敏感,有時候準媽媽們感覺到的肚子隆起就屬於這種情況。但是,每個寶寶的反應都是截然不同的,沒必要強求,寶媽只要順其自然就好。
有時候,寶媽會感覺到自己的胎動比較明顯,比如突然就感覺到孩子的手或腳踢出來了,或感覺到腹部突然隆起等,這都屬於非常正常的現象。只不過,有的寶寶對聲音尤其敏感,而另外一些寶寶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敏感。
對於準媽媽來說,對肚中的胎寶寶進行的胎教方式有聽音樂、故事、兒歌或唐詩等,當然,最好的交流自然是寶媽與孩子們的交流和對話。通常,透過正常的聊天可以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關注,從而密切親子關係,更進一步刺激孩子的各項機能發育,比如刺激寶寶的聽覺、視覺和觸覺等多種感覺,促進寶寶健康成長。另外,有的寶寶會對胎教格外敏感,寶媽會感受到輕微或劇烈的胎動反應;但有些胎兒比較“懶散”,即便進行胎教,也沒有什麼反應或沒有絲毫表現,這不代表寶寶沒有反饋,而是不明顯而言,其實寶寶還是充分吸收掉早教的營養和精華了。
回覆列表
隨著胎兒的逐步發育,寶寶在腹中的各種感覺器官而是逐步在啟動和運用的。
大約從懷孕3個月起,胎兒就有了觸覺,研究發現,胎兒最初碰到子宮壁、臍帶和胎盤時,都會迅速避開,但到了孕中後期,胎兒會逐漸習慣自己生活的地方,並變得大膽起來。一些媽媽在孕後期撫摸自己的腹壁時,寶寶會用腳踢等方式迴應。
孕媽媽在孕4-5個月起,就可以經常和腹中的寶寶對話了,因為研究發現,這個時期的寶寶會開始對聲音出現反應。比如:如果孕婦身邊有突然的高頻聲響,就可以使得腹中的寶寶活動增加,孕媽媽會明顯感到胎動變多;而低頻的聲音也會讓胎兒的活動減少,非常有趣。
等到寶寶出生後,家長就不難發現,孩子對於媽媽的聲音和心跳都會有熟悉的表現,當嬰兒哭鬧的時候,如果聽到媽媽的聲音,或者在媽媽懷裡聽到媽媽的心跳聲,都會感到安心,從而漸漸停止哭泣。
寶寶在孕媽媽肚子裡住到第6個月時,就會開始有睜閉眼睛的舉動,等到孕晚期,胎兒就有了視覺。有人做過實驗,如果用一束光照在孕媽媽的腹部,腹中睜開眼的孩子,就會將臉轉向亮處。
所以,目前孕媽媽所做的胎教,如果是和孩子對話、撫摸腹壁或者外出看展覽、親近大自然等,都是可以對不同時期的胎兒產生效果的,至於特意購買胎教音樂、書籍、反覆用光刺激等等,都是沒有必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