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在華夏
-
2 # 大家一起來巧學
現在,一些家庭裡,孩子上了中學好像和父母形同路人,彼此很少溝通。父母納悶和孩子感情咋就那麼淡。
田先生平時工作很忙,他和兒子說話越來越少。今年兒子就要中考了,田先生想抽出時間多陪陪兒子。可兒子反應很冷淡,對田先生的主動提問也是敷衍了事。田先生清楚地記得幾個月來,兒子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竟然是:“爸,給我點錢。”“現在的孩子怎麼了,難道我們父子關係現在只剩下金錢了嗎?”田先生無奈地說。每天不到六點就起床做好早飯,看著孩子上學後才匆忙去上班,下班後顧不上喘口氣又是洗洗涮涮。 段女士一天的精力大部分放在她正在上高一的女兒身上。除了一些生活中非說不可的話,從小活潑好動的女兒面對母親時顯得很“內向”,而女兒和同學打電話時卻滔滔不絕。這讓當媽的段女士既羨慕又生氣。她說:“我為她付出了那麼多,到頭來還比不上她的同學。”
面對問題最好的方式是解決——交流,而不是逃避——沉默。由於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待這惟一的一個孩子可謂傾盡一切不遺餘力,吃的、穿的、玩的、用的,要什麼供給什麼。在孩子的起居飲食上,任勞任怨無私奉獻。豈不知,這種教育撫養方式給孩子送出的是誤導的訊號,即讓孩子感覺父母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對於父母工作的艱辛、掙錢的不易根本不理解,對於父母每天忙於家務、忙於照顧自己更是認為理所當然。家長不要對孩子“無私奉獻”,愛不是要啥給啥。
有很多家長把對人生的夢想和對未來的希望都壓在了孩子身上,自己的全部精力也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結果自己在工作上沒有優秀表現,在生活中沒有個人愛好,平庸的家長卻要求孩子出類拔萃,也令孩子很難接受。家長永遠不要丟失了自己,才能讓孩子感覺自己的父母是值得尊重的長輩與朋友。
父母慈愛、兒女孝順,是一個家庭的幸福樣本,這種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是很多人都向往、追求的。但這無不考量著做父母的功力,父母在辛勤工作和滿心傾家的基礎上,多研究如何做父母,如何做成功的自己顯得更重要了。
-
3 # 七巧情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結構,對事物的看法,都有了差異,這是大多數隔代人都會面臨的問題。人的思維習慣和認知能力到了一定年齡後,就基本固定下來,即便接受新的資訊,也不會輕易顛覆現有的自我。古人說的四十不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怎麼可能每個人都不惑呢?只不過是自以為掌握了真理而已。
很正常,你在過渡,父母也在過渡,當有一天是你在叮囑他們的時候,現在的狀況就不會再發生了,我要是說他們真的放心不下你這安慰不了你,一個年紀有一個年紀思考的事兒,我要是說大部分父母都是在孩子上大學之後才肯放手,有的甚至畢業找工作都要走家裡,這都屢見不鮮。
他們生長環境、社會現象不同,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和觀念也與你不同,所以他們其實是情有可原的。是社會環鏡、教育條件造就他們的三觀,這與現代人所接受的教育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會越來越牴觸與父母溝通。
回覆列表
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的話,肯定是有某些原因引起的!
第一個原因,孩子童年受過爸爸媽媽的打罵;
第二個原因,孩子有過說真話而被懲罰的經歷;
第三個原因,不瞭解孩子,也不想了解孩子;
第四個原因,家長為孩子設定的目標過高;
第五個原因,家長過分的專斷,總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孩子的行為;
第六個原因,我們有過欺騙孩子的經歷。
你可以看看有沒有其中的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