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建築行家專帖。
9
回覆列表
  • 1 # 亦文亦物

    前面已講過多次,到清徐的徐溝鎮看廟原本只是為失修城隍廟拍攝現場實拍圖而來,卻意外的發現未被修繕的徐溝文廟大成殿(正殿)似乎更有價值。下面說一說我2018年年初的一次古建考察行記。

    起初,這裡大門緊鎖,時間已接近中午,我忍著早飯沒吃的飢餓,決定先進廟拍攝一番。

    沿著文廟山門前的一條寬巷找入口,發現兩門緊閉,唯見掛滿了類似“創新活力之城 美麗幸福清徐 共建和諧美好家園……”等字樣的硃紅橫幅,也的確沒搞懂這些口號掛在一座正在修繕中的古建築門口到底意有何指?

    從現場的情況看,徐溝文廟的山門已被修好,我沿著西山牆順路繞,想在廟後找個突破口爬進去。非常遺憾,沿著長滿了枯草的院牆一直走到大成殿後山牆,也沒看到半處縫隙,廟後為一大片空基,順路能清晰的看到明代大成殿的五花山牆,正殿後尾的斗拱排列的密密麻麻,足有二十幾朵,懸山頂,正脊上的琉璃、脊剎、鴟吻全部殘缺,博風板上也釘滿了古代修復的鐵釘。

    在文廟大成殿和城隍廟正殿之間,出現了幾間後簷坍塌的小屋,旁側一垛危牆似乎能翻越過去,我站在上面思索了半天人生,最後還是決定退回了地面。算了,萬一跌落下來,我今天就交待在清徐了,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今天不宜死磕。

    一新一舊,兩座古建築毗鄰,命運不同,對比之下愈加明顯。

    後來,我撞到了文管大爺,順利進廟參觀。

    文廟的中心是一座過殿,帶有東西耳殿,三開間,單簷懸山頂,進深約四椽,前簷分佈有七朵斗拱,轉身就來到文廟的主院。

    院內東西配殿還在,前簷改造的面目全非,各自約有9間,斗拱直接承託著橑簷檁,單昂單翹三翹外出一拽架,透過長替木襯托著頂部,是典型的低規格清式結構,昂頭和耍頭也是龍象並用,帶有濃重的清徐地域風格。

    文廟大成殿的正殿是一座明代代遺構,年代約為明中期,距今至少有500年以上的歷史。

    它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前簷已被改建的十分嚴重,原構的板門和隔扇窗早已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一堵厚重的青磚牆,顯然是近代作為糧倉遮光的需要改建。簷下均勻分佈著14朵斗拱,柱頭科、平身科俱在,坐鬥上是雙昂無抄做法,即清式的二翹五踩做法,外出兩拽架,昂為琴面昂,耍頭為蟬肚型,上出捲雲頭裝飾,昂下身也刻上了三道稜線做裝飾,有意思的仍然是斗拱的華拱,在昂下身直接修飾出微型華拱,加五福雲翼型假拱裝飾,看到這是清徐明清建築的典型特色之一,在此之前也多次發現。

  • 2 # 我是潮汕後生仔

    的中國古典建築的室內裝飾設計藝術風格,氣勢恢弘、壯麗華貴、高空間、大進深、雕樑畫棟、金壁輝煌,造型講究對稱,色彩講究對比裝飾材料以木材為主,圖案多龍、鳳、龜、獅等,精雕細琢、瑰麗奇巧。但中式風格的裝修造價較高,且缺乏現代氣息,只能在家居中點綴使用。

  • 3 # 宇軒傳統文化

    明式建築是中國建築史中的又一個高,設計理念考究,按照君君臣臣,長幼有序等思想,以尊者居中,一般設計為中軸對稱式,近自然,融於自然的思想,建築與自然高度和諧。

    明朝匠師在建築裝飾中最因為木料不能經久,所以,中國建築很早就採用在木材上塗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木質堅固耐用。

    從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伸展的簷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美的曲線。同時,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適當的雕飾,簷口的瓦也加以裝飾性的處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昨日帝王篇全部的麥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