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不點日記
-
2 # 簡單的虎妞
孩子從出生到六歲的六年間,會有八大敏感期。教育研究和實踐證明,孩子如果能順利度過敏感期,那對他的心智發展會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孩子的八大敏感期分別是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關注細小事物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書寫閱讀敏感期和文化敏感期。
在語言敏感期,孩子會模仿大人說話,會像復讀機一樣重複別人的話語。此時,父母要知道這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到了,要對此有認知,要注意對孩子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給孩子創造好的語言環境,引導孩子模仿更優美、更精確的語言,讓孩子在語言敏感期多掌握各種語言。
秩序敏感期就是孩子對於環境的物體定向位置以及活動的安排次序。在這個時期,父母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有秩序的環境,讓孩子在有秩序的環境裡逐步建立自己的內在秩序。這樣,孩子的智慧也會逐漸構建起來,長大後做事也會秩序井然。
從孩子出生起,他們就會借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等感官瞭解和熟悉事物、熟悉環境。
當孩子對小紙屑、小線頭、小螞蟻等小事感興趣,玩兒的不亦樂乎的時候,說明孩子對細小事物的敏感期到了,對於孩子的“小兒科”行為,父母只要順其自然就好,千萬不要打斷孩子。
孩子模仿大人的動作,扔東西、打掃衛生、爬上爬下時,是孩子的動作敏感期。在這期間,父母要做的就是宰相肚裡能撐船,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運動細胞,從而鍛鍊自己的四肢協調能力,也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
孩子長大三四歲的時候,會突然對大人吩咐的事情說“不”,或者你讓他東,他非得往西,就像專門跟你作對似的,還非得把所有自己想要的和想吃的都藏起來或者獨自全部佔有,這說明孩子的社會規範化敏感期到了。這個期間,父母就應該要與孩子建立明確的日常禮儀和生活規範,以便他們在以後能自律的生活。
最後一個是孩子的書寫與閱讀敏感期。孩子到五歲左右,會拿著筆到處亂畫,臉上身上畫的全都是筆跡,你看著會很生氣,但是千萬別去吼孩子,更不要打罵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給他紙和筆,引導他用正確的方法書寫。至於閱讀,孩子不會主動去看書,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多閱讀,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讓孩子愛上閱讀。
每個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將來是一張隨手亂扔的廢紙還是一張珍貴的油畫,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為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學習做一個專業的繪畫者。
回覆列表
0~3歲是兒童成長最關鍵的時期,是語言、感知能力、性格及心理特徵形成的關鍵階段,父母要格外重視孩子敏感期階段的發展,為孩子以後擁有一個快樂而健康的人生奠定基礎。
1、語言敏感期:1~3歲,孩子語言能力發展很迅速,多跟孩子說話,引導他自己表達,說錯的時候給予糾正,說對了及時表揚。
孩子出生後就具備基本的嗅覺能力,2~3歲嗅覺和味覺已經很發達,能夠分辨不同的味道,哪怕是一丁點而已。從新增輔食開始,多讓孩子嘗試一下不同的味道,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寶寶挑食的機率。
6歲左右,孩子視覺才基本發育完善。1~3歲是視覺發育的敏感期。1歲左右的孩子常常會發現一些很小的事物,比如衣服上的線頭、地上的頭髮、牆上的小孔。父母可以利用這一敏感期,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3、秩序敏感期:孩子常常要求把物品放在原有的位置、還要保持原始狀態,不願意他的物品被隨意使用,這就是秩序感。1歲後,孩子秩序感會明顯增強。對此,父母應給予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