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相宇宙

    磨鐮水,原意指磨鐮刀的水。在甘肅平涼、慶陽、天水等地以及陝西關中方言俗語中,“磨鐮水”被引申為女兒的兒子或女兒,即外孫、外孫女。為啥把外孫、外孫女比作“磨鐮水”呢?說起原由,有個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

    話說某朝某代某年某月,爺爺和外爺同時在地裡收割麥子,外孫女提著一壺茶路過外爺的地頭,外爺看到外孫女來送茶,喜出望外,起身迎接外孫女,樂呵呵地說“乖娃娃給外爺送茶來了!”。未料到外孫女卻說,“這不是茶,是磨鐮水。”然後徑直走向了隔壁爺爺的麥田裡。看到親家喝著孫女送來的茶水,外爺站在烈日下長嘆一聲:“好一個磨鐮水啊!”從此,人們便把外孫女稱作“磨鐮水”。

    在平涼民間,還有另一個版本。相傳,兩親家相距不遠,兩家的耕地也同在一片山坡上。夏收期間,剛懂事的小孫子每天都要給田間割麥的爺爺提送磨鐮水。麥子割完後,兩家親家又各自在自家的地裡種糜子,小孫子又提著罐子去給爺爺送飯。當他走到地邊,不巧爺爺剛剛扶犁到地那頭去了。迎面來的卻是外爺(外公、姥爺,平涼方言稱“魏爺”,實為“外爺”的轉音)。外爺一見小外孫,就打趣問提的是啥,偏心的外孫怕外爺吃了爺爺的飯,就撒謊說:“我提的是磨鐮水。”種地為啥還要用磨鐮水,這句幼稚的謊話自然被外爺識破。當兩親家互相推讓著吃飯的時候,外爺不禁望著天真的外孫笑了笑,問道:“磨鐮水呢”?小外孫被羞紅了臉。

    此後,每當這個外孫來到外爺家,外爺一見到他,就想起那件有趣的事,叫他“磨鐮水”以取笑。天長日久,眾口相傳,慢慢就都把外孫稱為“磨鐮水”了。

    我們姑且不論這兩個故事的真假,但平涼人所說的“磨鐮水”,應該是“未連隨”的諧音。所謂“未連隨”,是指在情感、血緣上沒有聯絡,“連”與“隨”同義復說。

    “磨鐮水”之說,折射了鄉村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和觀念。千百年來,受男尊女卑傳統文化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嫁出去的女子就像潑出去的水,成了別人家的人,而女子婚後生養的孩子稱外孫、外甥。外,即外人,不是自家人。無論外爺、外婆或舅舅對他多麼疼愛,總會有一層隔閡,沒有自家親孫子那般“斬斷骨頭連著筋”。

    重男輕女的觀念,在中國可謂根深蒂固。一些語言也會表現出重男輕女的思想。例如“婦人之見”,指沒見識的人的見解,“婦人之仁”,指不顧全大局的仁慈,含有輕視女性才智的意思。

    有學者認為,傳統倫理、法律、小農經濟和土地所有制,這四個因素塑造了傳統的父權制宗族制度,在這種制度下,母親在家族中基本上沒有人權、財權、事權,更不用說女兒了。

    前些年,我們經常在鄉村看到“生男生女都一樣”的標語,說明鄉村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頑固。女兒出世,父親氣得連飯都吃不下。即使是重男輕女思想不太嚴重的家庭,也常會認為女孩子長大後要嫁人,不需要讀太多書。於是不顧子女的能力和意願,要女兒輟學工作賺錢供兄弟讀書 ,即使女兒成績很好,兒子無心向學,這些父母也照樣如此。平時也會對兒子和女兒有不同待遇,例如:有好吃好喝的、好玩的都優先考慮給兒子,卻要女兒做較多的家務。極端的情況甚至是把兒子視為寶貝,在家裡猶如“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女兒則被視為奴僕看待,也常被父母打罵。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程序的逐步推進,重男輕女思想正在逐漸退出主流,女孩受教育權、繼承權等權利都得到了相應保障。相比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的粗枝大葉或忤逆不孝,知冷知熱、體貼入微的女兒,則成了父母心目中的“小棉襖”。

    “磨鐮水”,這個戲謔中略帶貶義的稱謂,已逐漸被新生代的年輕人所遺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莊家如何選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