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懷疑他具體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青年時代的作品; 兵車行、麗人行、醉時歌、前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同諸公登慈恩寺塔、飲中八仙歌,這都是天寶年間的作品,安史之亂爆發前,杜甫就已經成就很高了。他在長安困頓十年,挫折反而淬鍊了他的詩歌。如果沒有這十年的挫折,也許他的詩歌不會那麼好。而這十年,也奠定了他詩歌的基調。所以此後有沒有安史之亂,都不影響他的成就。如果在他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時代,仕途得意,或許他無法達到與李白齊名的高度。杜甫在安史之亂前寫了一千多首詩,如今流傳下來的只有100多首,猜測絕大部分被杜甫有意識的刪掉了。 安史之亂暴發後杜甫流落四川,他在四川寫了大量的閒適詩,這些詩即使沒有安史之亂,相信他也是寫得出。杜甫的作品是愈老愈好,除了夔州以後的詩歌稍顯頹廢。沒有安史之亂,他仍然是第一流的詩人。

  • 2 # 使用者8125325138772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1-2]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1]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3]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看的女頻小說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