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12889400776

    嬰幼兒腹瀉是指1歲以下的小兒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腹瀉或嘔吐,大便性狀改變,水分增加,可含有未消化的食物、粘液或濃血等,嚴重者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本病為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對小兒的健康影響甚大,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但以夏秋季發病率最高。

    嬰幼兒的消化能力和抗感染能力都比較薄弱,再加神經調節功能不成熟,全身抵抗力低下,因而容易由於飲食不當或受各種病菌侵入而引起腹瀉。

    嬰幼兒每天大便的次數沒有絕對的標準,人奶餵養的小嬰兒大便次數稍多,每天大約2~4次,軟膏狀,有酸味,但不臭。人工牛奶餵養的小嬰兒大便每天1~2次,較稠些稍帶腐臭味。如小兒平時大便每天經常4~5次,但一般情況好,體重照常增長,不應認為是病。若平時大便每天1~2次,突然增加至5~6次,且性狀改變則可考慮為病態腹瀉。

    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可分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2大類。由各種病原感染引起的稱為感染性腹瀉或腸炎。非感染因素中主要是飲食因素,即餵養不當所致。父母都願意孩子吃得好,常自認為什麼營養好就吃什麼,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恨不得一口吃出個胖子。殊不知往往事與願違,由於餵養不合理,孩子可能吃了就拉稀,反而越吃越瘦。氣候變化或護理不當也可引起腹瀉,如腹部受涼使胃腸蠕動加快,天氣過熱使消化液分泌少,口渴吃奶過多等。此外佝僂病、營養不良,某些異常體質的孩子都易發生腹瀉。

    腹瀉可丟失大量營養物質、水分和機體必須的多種電解質,對機體危害很大。慢性腹瀉導致營養不良、多種維生素缺乏和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患各種感染性疾病,可影響小兒正常生長髮育。所以,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飲食

    吐瀉嚴重的患兒應禁食6~12小時,吐瀉好轉後逐漸恢復飲食。母乳餵養者要縮短每次哺乳時間,限制哺乳次數。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的患兒可先給米湯、稀釋牛奶、脫脂牛奶等。由少到多,由稀到濃,逐漸恢復到正常飲食。暫停增加輔食。

    合理餵養

    要注意餵養方法,鼓勵母乳餵養,尤以出生後最初幾個月及生後第1個夏天更為重要。避免在夏季斷奶,新增輔食不宜過早,要採取逐漸過渡的方式。

    注意氣候變化時的護理

    勿使小兒衣著過多,避免過熱和受涼;夏天應多喂水。

    輕型腹瀉

    由營養不良或佝僂病導致的小兒腹瀉要及早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家裡沒有了燒火的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