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97850319987

    說道“發物”,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有一天,明朝開國元帥徐達背部生瘤,太祖朱元璋前去看望,特別御賜一隻燒鵝給徐達,徐達將御賜的燒鵝全數吃完,不久,徐達因背部的瘤擴散而亡。

    中國民間認為鵝為發物,易動火發瘡,所以患有毒瘡惡瘤之人,最忌吃鵝肉,而朱元璋卻別有用心地賜徐肥鵝一隻,徐達明知其惡意,但又不敢違君之命,只好當場吃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中醫認為每種食物有著自己的特性,會對人體有著不同的影響,某些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的食物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或削弱藥力。這就是食物的“發性”,也就是民間俗稱的“發物”。所謂“發”,可以理解成“誘發、引發、助發”疾病。發物中如雞、蛋類、豬頭肉等對人體而言都是異體蛋白,這種異體蛋白就可構成過敏源而導致人體發病。魚、蝦、蟹類本身就含組織胺,而組織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擴張、充血、血漿滲出、水腫、腺體分泌亢進及嗜酸性白細胞增高等,從而導致了機體變態反應,即過敏反應,誘發面板病,如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發熱等。有的高敏病人,甚至對大米、小麥、玉米等都可產生過敏反應。酒、蔥、蒜等可透過酒精或揮發刺激物質直接引起面板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使原有的面板病病情加重或病情遷延。現代臨床研究還證實,忌食發物對於外科手術後減少創口感染和促進創口癒合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患有疾病特別是面板疾病尤其是過敏性疾病及面板細菌、真菌感染患者,在治療和康復期間應該注意食物的選擇,適當“忌口”。

    哪些食物需要忌口?

    一:

    1、動物性食物含有某些激素,如糖皮質激素,若超過生理劑量,可引起感染擴散、潰瘍出血等。

    2、某些食物所含的異性蛋白易成為過敏源,如魚蝦蟹會引起或加重蕁麻疹、溼疹、神經性皮炎等過敏性面板病。

    3、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酒、辣椒、蔥、蒜易引起炎症擴散,傷口難癒合。

    二:

    1、食用菌類:蘑菇、香菇等。

    2、葷腥類:各種海鮮、河鮮類的魚、蝦、蟹等。

    3、蔬菜類:竹筍、芥菜、南瓜、菠菜、蔥薑蒜韭等。

    4、果品類:芒果、鳳梨、獼猴桃、荔枝等。

    5、禽畜類:雞頭、豬頭肉、牛羊驢肉、狗肉、鵝肉、鵝蛋、鴨蛋等。

    6、酒類:白酒、黃酒、啤酒等酒精飲料。

    幾個誤區

    1:是不是“忌口”就是除了青菜什麼都不能吃?

    答:中醫面板科所說的“忌口”,多針對溼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而言,另外還有一些忌食油膩油炸的面板病,比如痤瘡(痘痘)。但是像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等病毒感染的面板病,多和自身的免疫力低下體質虛弱相關,所以只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即可,而不能過分“忌口”。反而還要適量多食魚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增強體質,恢復正氣,抵抗病毒。

    2:根據過敏原測定的結果“忌口”就不會過敏?

    答:目前的過敏原測定只能檢測日常生活中有限的致敏物,如果導致您過敏物不在檢測範圍內,仍需要自己在生活中留心注意。反過來,過敏原測定出來的陽性結果也不是“最終判決書”,因為人體本身就處在不斷變化之中,比如說檢測對雞蛋過敏的人,只能說明一段時間內對雞蛋過敏,而非這輩子都不能碰雞蛋了。

    3:“發物”都是熱性的?

    答:“發物”、“忌口”都是中醫範疇的詞,中醫治病離不開辨證論治,忌口也不能忽視“辨證”,比如蕁麻疹(俗稱風疙瘩)如果屬寒證,病人表現為遇熱發疹,瘙癢加重,失眠心煩者,就應忌食生薑、辣椒、牛羊肉等,如果屬寒症,病人表現為體質虛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熱,四肢發冷等,則應忌食寒涼生冷之食物,如西瓜、雪梨等,這時熱氣騰騰的羊肉湯鍋反而可能成了“良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了三兩白酒啥時候能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