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普大世界
-
2 # 宇宙觀察
地球上現在有75億人,如果這75億人摩肩接踵擠在一起的話其面積也不過一個小縣城那麼大
而在地球上陸地表面積只佔了地球表面積的29%,剩下的71%都被海洋覆蓋,太陽系內有著八顆行星,整個銀河系有著1000億到4000億個恆星系,偌大的銀河系只不過是本星系群幾十個星系中的一個,本星系群又只是本星系團以及室女座超星系團的組成部分。
埃德溫.哈勃在上世紀透過發現宇宙膨脹現象奠定了現代天文學的基礎,隨著後來大望遠鏡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世界各地,人類對宇宙結構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只不過對於天文學家來說,大氣層內的擾動永遠是天文觀測的最大困難,所以在上個世紀NASA提出了“太空望遠鏡計劃”
該計劃的最終成果就是“哈勃望遠鏡”,從上世紀末期升空至今為人類呈現無數張美輪美奐的深空攝影,但真正體現宇宙宏大的並不是美輪美奐色彩豐富的星雲,而是看起來如螢火蟲群一般的“哈勃深場”
“哈勃深場”“哈勃超深場”“哈勃極深場”,這些都是哈勃望遠鏡對某一小片天區進行長時間曝光後得到的影象這些影象中只有星系,而且是數千億個星系,而每個星系都由數千億顆恆星組成,每一顆恆星都帶著若干顆行星,如果說一個星系內只有一個智慧文明的話,一張哈勃深場照片就包含了上千億個智慧文明。
天文學家根據哈勃望遠鏡在可見光波段的成像,結合電磁波頻段的訊號再輸入計算機中,獲得了被稱為“宇宙大尺度纖維結構”的宇宙全景圖,在這個圖裡星系團綿延千萬光年,宇宙長城交匯處便是明亮的超星系團。
地球,太陽系,奧爾特雲,銀河系,本星系群,本星系團,超星系團,複合體,宇宙長城,可觀測宇宙。
以上這些就是從小到大的宇宙排列 -
3 # 千面緣
宇宙應該沒有什麼結構,它的形態應該是隨遇而安、自然而然的。它的所有天體、所以物質都是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只要達到力的平衡,就會相安無事。
其實宇宙既簡單又複雜的講,宇宙的形成是註定的但也不是必然的,應該是必然與偶然的結合體。必然中偶有發生;偶然中又命中註定。左右搖擺不知其所以然也!這也是宇宙的法則!
-
4 # 士科856
小宇宙宇主要以發熱發光的太陽為基準讓星球挖掉冷能量物質和太陽排斥這個星球就會向九行星方向移動,遇到哪個有引力的行星就會被吸相撞,如果再裝地心冷能量物質就會和有引力的行星排斥,有引力的行星過去再挖掉地心冷能量物質能繼續向九行星方向移動,如此迴圈操作最終會把星球弄到該呆的星球位置上。能把星球控制不相撞移動移到該呆的位置也能控制和別的星球相撞。
回覆列表
茫茫宇宙,浩瀚無邊,其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天體,我們的地球屬於行星級別的天體,太陽屬於恆星級別的天體,太陽系則是一個行星系統,是銀河系數千億個這樣的系統中的一員,銀河系被認為是個大型星系,但它只是本星系團數十個星系中的一個,其上還有本超星系團,本超星系團也只是拉尼亞凱亞星系團中極小的一個角落。
拉尼亞凱亞星系團包含約10萬個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寬度可達5.2億光年,然而它也並非宇宙中最大的結構,目前已知宇宙中最大的結構是武仙-北冕座長城。
武仙-北冕座長城可觀測宇宙中已知最巨大的結構,位於武仙-北冕座方向,這個“長城”延伸達100億光年,寬度約72光年,它是以重力結合的巨大星系叢集,由很多個超級星系團組成,其所包含的星系數量更是不計其數。這個結構發現於2013年11月,天文學家使用Swift衛星和費米伽瑪射線空間望遠鏡的觀測資料彙總,利用發生在遙遠宇宙的多次伽瑪射線暴的位置繪製成分佈圖,才發現了這個巨大的宇宙結構。
這個巨型宇宙結構距離我們地球也在100億光年以上,推測認為它形成於100億年前,但是天文學家們認為這麼巨大的宇宙結構不可能在宇宙形成30多一年之後才形成,應該是在宇宙之初就開始形成並一直存在,但是關於它的形成和存在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解釋,還是一個天文學謎題。
雖然武仙-北冕座長城無比巨大,但是它也只是宇宙大尺度纖維狀結構的一部分,是可觀測宇宙中極小的一部分,然而我們的宇宙中不可觀測的部分到底有多大,還沒有人知道,因此宇宙中是不是有超過武仙北冕座長城的結構,也同樣沒有人知道,隨著我們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有令人驚奇的事物閃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