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2121518

      別擔心,應該不是。可能是視力疲勞。  圓錐角膜是以角膜中央變薄向前突出,呈圓錐形為特徵的一種眼病。它常造成高度不規則近視散光和不同程度的視力損害,不伴有炎症。本病多發生於20歲左右的青年,通常為雙眼先後發病,原因不明。有人認為可能是遺傳性發育異常,也有人報告本病與內分泌紊亂和變態反應性疾病有關。  圓錐角膜首先表現為因近視和近視散光而導致的裸眼視力下降,而且散光度數較高,並常帶有不規則散光。其發病機制是角膜中央區進行性變薄、膨隆,呈圓錐狀突出,到晚期會突然發生急性角膜水腫、混濁,使得視力在短期內更進一步下降。這時,就無法用眼鏡或隱形眼鏡來矯正,只能透過角膜移植手術治療了。  圓錐角膜的分類:  (1)前部型圓錐角膜  (2)後部型圓錐角膜 又分完全型和侷限型兩種。  圓錐角膜的臨床表現:  (1)前部型圓錐角膜  ①潛伏期 圓錐角膜在此期很難診斷,如果一眼已確診為圓錐角膜,另一眼再出現屈光不正時,就應考慮圓錐角膜之可能。  ②初期 在這一階段臨床表現以屈光不正為主,此時的屈光不正完全可以用眼鏡來矯正。開始可能是近視,逐漸向散光和不規則散光發展。  ③完成期 出現典型的圓錐角膜症狀,表現為視力下降,一般眼鏡已無濟於事,只能用接觸鏡進行矯正。  隨著病程的進展,圓錐頂端變得半透明,初期此處敏感,完成期感覺變得遲鈍,稱為Axenfeld氏徵。此徵不僅圓錐角膜有,有引起慢性角膜病,甚至長期戴接觸鏡的患者也可引起這種改變。  當病人向下看時,角膜圓錐頂壓向下瞼緣,在下瞼緣出現一個彎曲,稱為Munson氏片,但些徵非圓錐角膜所特有。  裂隙燈顯微鏡下所見:角膜圓錐一般被限制在角膜中心部分,錐頂每位於角膜中心偏鼻下側,該處突出、變薄,其厚度僅為正常的1/5~1/2。  Fleischer氏環:此環位於圓錐角膜周圍,直徑5~6毫米大小,它可以是完整的環形,也可為半環形。環寬0.3~0.5毫米,內側鏡界清楚,外側較模糊,呈淡黃或茶青色。它是由含鐵血黃素沉積於前彈力膜而成。用鑽藍光線看得更清,此環的出現率佔圓錐角膜的50%。  圓錐角膜線:位於圓錐頂的角膜基質層,呈垂直的互相平等的長約2毫米的細線,隨著病情的進展,愈來愈寬,似棚檣欄狀。粗看是直的,細看稍有彎曲。此徵並非器質性改變,而是由於上、下瞼對角結膜緣的壓迫,下、下重於內、外側所致。  角膜基質內的神經纖維更加明顯,有時像一條灰線,或呈網狀。角膜上皮下出現點狀混濁。圓錐頂附近出現角膜炎樣的上皮剝脫。角膜緣處有新生血管侵入。  ④變性期 角膜上皮下出現變性,以玻璃樣變性為主。角膜圓錐處形成疤痕,由於位於中心,視力銳減,用接觸鏡已不能矯正。角膜淺層有新生血管長入。 後彈力膜破裂呈鐮狀或新月形。破裂常突然發生,角膜中心出現水腫和混濁,水腫的範圍常提示後彈力膜裂孔的大小,裂孔越大,水腫面積越廣。1~2個月後被內皮和結締組織修復,呈半透明。一般見於病變的後期,但偶爾也見於早期病例。前彈力膜破裂,多見於病變早期,破裂的地方被結締組織所充填,留下線狀疤痕,成為永久性視力障礙。  (2)後部型圓錐角膜 後圓錐角膜比較少見,臨床上分成二型:第一型是完全型,也稱靜止型。在整個角膜後表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彎曲度加大,而角膜表面彎曲度正常,可能與先天異常有關。第二型是侷限型,在角膜後表面侷限性變薄,前表面完全正常。這一型較常遇到。可能是由於後彈力膜和內皮受損所致。其典型症狀如下:僅在女性發病,病變常為單眼(佔61%)。後表面彎曲度加大,呈圓錐狀,其頂端常偏離中心,而角膜前表面彎曲度正常。後彈力膜破裂較多。沒有Fleischer氏環。用平面鏡檢影時,出現“剪刀狀”陰影。

  • 2 # 藍風24

    不是

    圓錐角膜不是依靠症狀來診斷的,圓錐角膜是先天異常,視力都比較低。

    你的情況建議到醫院檢查眼壓是否正常。

    屈光問題引起的視疲勞可能性比較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道奇酷威和廣本冠道這兩款車誰更有優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