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有知社
-
2 # 使用者102201188846
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在康熙,雍正兩朝的基礎上,其國力達到了最高峰。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巨大功績,並且維護國家統一,擴大領土,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正式將西藏納入中國的版圖,致使清朝版圖達到了最大化。關愛百姓,減輕賦稅。保護農業發展,興修水利等。六下江南,導致了清朝國力衰弱。在位後期,官吏腐朽,使清朝統治出現了危機。再者發生了白蓮教起義。文字獄達到高峰,約束了人民的思想。閉關鎖國,自認為天朝上國,地大物博,導致了清朝後期任人宰割。
乾隆是滿清實際掌握國家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被一些人視為文治武功雙全,很有一番作為,將所謂的“康乾盛世”推達到頂峰的皇帝,是他們心目中的聖君、明君的典範。然而我們根據一位歷史人物的簡單對比,我們就會發現這個所謂的“聖君、明君”只不過是經過包裝的華麗外表而已,其不但與“聖君、明君”的標準相去甚遠,其與“昏君、庸君”卻無二質的區別。
春秋時期,有一次楚莊王在朝廷上謀劃朝政都很得當,滿朝群臣都沒有趕得上的,退朝時就面有憂色。這時被手下大臣申公巫臣看到了,就問其緣由。楚莊王就說:“我聽說諸侯國君得到能力比自己強的人輔佐就可以稱王;得到能力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輔佐就可以稱霸;如果自我滿足而群臣的能力還不如自己的國家就會滅亡;現在就憑我這點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們還沒有能趕上我的,我們國家很危險了,我因此現而憂愁呀。”
楚莊王透過朝廷議政,發現整個朝堂上沒有能力比自己強的人,便很擔憂楚國的命運。所以才更加地選才任能,才使得楚國更加地強大,才有後來的問鼎周室、稱霸中原的成就。
而乾隆呢?自負文武才華,愛慕虛榮,平常愛給大臣挑“錯別字”以炫耀其水平,其手下官員為討其開心,就故意在奏摺上寫錯別字讓其挑出以滿足其虛榮心。一個喜歡到處炫耀賣弄、喜歡被奉承與恭維的人;一個無自知之明到勤於、敢於在列代名家字畫留白處題字題詩以賣弄的人;一個號稱寫詩最多卻寫不出一句值得別人稱歎的人;又是一個曾經受到整個國家最好教育的人;其最終文學才能也僅及中人而已,可見其資質最多也不過如同常人而已。
縱使天資英才的人,驕傲自滿、剛愎自用的話,也難免犯錯、最終走向滅亡的命運。更何況如此資質平庸卻又自負的人呢?也就自然如同武大郎開店一般,都選個子比自己矮的人當店員。容不下別人比自己有才華,這樣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如此朝政不糜爛、國家不衰敗是不可能的。
乾隆就如此固步自封、自我滿足,自謂“十全武功”、晚年自號“十全老人”、自以為開創了一個盛世,殊不知這個“十全武功”中不但有很多原本就是湊數的,就是有些勉強值得一提的戰功其實也不過是一個大而笨重的國家前行的慣性所致。所謂的盛世,在當英使馬戛爾尼來華期間,揭開這盛世的面紗,發現人民都生活在飢餓貧窮之中,北京街頭乞丐很多,許多百姓都蓬頭垢面,衣杉襤褸,他們當垃圾扔掉的食物被搶著吃。如此的盛世也只不過是跟順治、康熙前期那種到處戰亂、人吃人的那種狀態相比略有進步而已。
而當英使馬戛爾尼向其展示西方的科技發明時,乾隆在被西方的科技震驚之餘認為不過是“奇技淫巧”,傲慢地說一句:“爾國所貢之物天朝原亦有之。”
這個本質還是容不下別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強,不願承認自己的落後。自己就喜歡跟比自己差的人比,就喜歡跟越南、北韓比。
而乾隆後期生活極其奢靡,吏治敗壞,多地爆發農民起義,又施行閉關鎖國政策。”文字獄“也達到了頂峰,思想的禁錮,使人不敢說話,更不敢講真話。乾隆時期的官員曹振鏞在總結當官學問時,總結出六個字“多磕頭、少說話。”
乾隆就像安徒生童話中《國王的新衣》中的國王一樣,在被自己身邊的一些官員奉承的飄飄然、沉醉於自己的聖明中,卻渾然沒有發覺自己早已經赤身裸體的醜陋。